狀元熱衷“賺錢”專業的思考

時間:2014-06-25 13: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中國校友會網近日發佈的《2014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針對1952年至2013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近3000名高考狀元的求學與職業等狀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報告顯示,在往年高考狀元填報志願時,選擇經濟、工商管理等“賺錢”熱門專業的人數最多,合計佔高考狀元總數的38.45%。

  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高考狀元也不例外。在市場經濟的滾滾大潮中,將“賺錢”熱門專業作為志願方向,無論從將來職業收益,還是從社會評價看,都會為高考狀元們帶來價值不菲的好處。而“板凳一坐十年冷”,乃是學術科研之常態,倘若將所謂冷門專業視為人生十字路上的選擇,則要冒太多的風險——至少利益回報不會像前者那麼快速。權衡這些利弊,再看高考狀元們的志願選擇,著實無可厚非。

  經濟、工商管理等“賺錢”熱門專業,到底需不需要高考狀元“投懷送抱”?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高水準的精英人才投身商海,有利於現代企業理念的塑造和形成,為大國復興增添新的血液。當年,面對國家經濟凋敝、列強欺辱之現狀,清末狀元張騫捨棄仕途,創辦大生紗廠,走開了一條“實業救國”之路,便是一個有力例證。

  可是,當如今的“賺錢”熱門專業如同強力磁石一般,將大多數高考狀元們統統納入彀中,最終結果是這些領域多了不少“高級打工仔”,卻鮮有經濟業界領袖出現。與這股熱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物理學、歷史學等基礎學科經年寒潮風襲,人才有青黃不接之虞。

  2012年3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現象,並測量到其振蕩幾率,這一基礎領域的科學成果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但在歡慶的同時,《人民日報》卻就此刊文表示擔憂:年輕人不去學“沒用”的基礎科研專業,導致一些重要基礎科研領域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值得人們鏡鑒的是,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共有24位科學家獲獎,但半數獲獎時就是“80後”。

  當然,我們不能將責任一概歸結在狀元們身上。法國學者盧梭説,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作為莘莘學子中的佼佼者,高考狀元看似在中國頂尖學府和專業的選擇上具有自由意志,但實際上,風華年少的他們,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價值觀念,特別是家庭理念和壓力的左右和影響。於是,從他們好不容易解開高中學業的束縛,接過名校和“賺錢”專業拋來橄欖枝的那一刻起,一副沉重的新鐐銬,早已將他們再次捆綁起來。

  去年,因“父母勸了一夜,勉強去了”香港大學的遼寧高考狀元劉丁寧,入讀香港才一個月,便選擇了退學復讀。為什麼要放棄這所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和72萬元全額獎學金,除了氣候、語言等問題,還因為在她心中有一個進入北大追尋純粹國學夢。今年,捲土重來的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該省文科狀元桂冠,也距離自己的真實夢想更進了一步。然而,更多的高考狀元還像劉丁寧當初那樣,在理想抱負和現實壓力面前掙扎和徘徊,最終離國家需要和內心夢想漸行漸遠。

  高考狀元如何才能掙開這條無形的枷鎖?其實,劉丁寧個案的成功,並不是一條可以複製的途徑。我們不能指望著,在一條道路行走多時才幡然夢醒,折返回來還能重拾舊好。從社會價值認同層面看,尤其需要對當下功利主義和價值觀念進行深刻反省。從國家政策制度層面看,更需要針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冷門專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拴心留人、幹事創業的發展平臺。梧桐樹種好了,又何愁引不來鳳凰棲?(歐陽晨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