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在唱“資本論”,北大卻吟“道德經”

時間:2013-07-24 10:04   來源:中國網

  北京大學招辦昨天表示,在今年高考志願填報諮詢階段,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企圖向北大索要鉅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狀元”。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要用實際行動切實堅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責任和誠信,使教育回歸本質。(7月23日 《新京報》)

  有人説這些向北大索要鉅額獎學金的狀元少數派,分數是夠了,但德行差些。“開頭閉口都是錢,滿身的銅臭味!”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用金錢來綁架教育。其實這未免有點上綱上線,在所有教育發達的國家,其大學都會有豐厚的獎學金去吸引最優質的生源,這一點早已天下皆知。而在國內西風東漸的教育産業化催熟下,北大突然間如此高風亮節,頗有點讓人接受不了。

  看看北大招辦負責人的表態,的確擲地有聲:“北大要用實際行動切實堅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責任和誠信,使教育回歸本質。”言下之意,就是少收幾個狀元就能使教育回歸本質?在中國教育改革進入瓶頸期的大背景下,如此自信的發聲,怕多有種曲高和寡的擔憂。

  在高考招生領域,永遠佔據賣方市場的北大,面對唱“資本論”的狀元吟起了道德經呢?前段時間有關香港大學在內地招生兇猛的新聞,恐怕大家已經有所耳聞。港大今年延續高調勢頭,每年最高額度可達17.5萬港元的天價獎學金吸引著各省狀元。而反觀北大,其全額獎學金是5萬元。如此一來看官們可能看出點門道。當下北大、清華在優質生源的爭奪中,已經被港大挖去不少“心痛”的寶貝疙瘩,除了港大所謂的人文環境、國際視線等原因外,豐厚的獎學金也是直接原因。但在這方面港大並非獨闢蹊徑者,在美國大學中,最高甚至能獲得十多萬美元的助學金。看來在花錢這方面,北大給出的余糧還是不富裕的。

  當執牛耳的江湖地位,被後來小弟用錢之撬杠來撼動之際,北大內心會不會有種被邊緣化的心態,那外界是不得而知的。在所謂的北大發聲:從培養“人”而不是招收“分”的目標出發,超越目前國內高校盲目爭奪高分生源的惡性競爭,這話説的也太過假大空了吧?難道你北大招生不看分數看人品?既然如此,敢不敢拋卻地域之分,來一次全國統一分數招錄?翻看去年的新聞,才知道北大一批次在京擴招33.6%,今年還不知具體情況,據説向中西部傾斜了不少,但這種政策上的弱勢關懷,恐怕沒打破教育壁壘效果要來的猛烈吧。

  向北大要獎金的狀元很可愛又可敬。跟北大議價,至少在中國,絕大多數人沒這資格;其次,不再迷信于北大人為打造出來的學校崇拜,而敢於直言自己所思所想,這樣的年輕人,值得我們去致敬他們的青春。反觀北大,如果是天才,何必惜財?不惜才而惜財,是以擴招為主導的校園市場化中“不差錢”的最佳諷刺吧?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