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謝師宴”揹黑鍋了

時間:2014-06-12 15:41   來源:半月談網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畫上句號,和高考有關的話題卻在持續發酵。與考前的勵志鼓勁不同,“後高考時代”的論調多以批判、反思為主。比如,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已然登場的“謝師宴”現象,已經成為各類媒體爭相評説的熱點;有些地方還專門下“令”,嚴禁黨員、幹部操辦、參加各類“謝師宴”,違者要先免職後處分。“謝師宴”儼然成了奢侈、腐敗的代名詞。

  “謝師宴”從何而來?網上搜索有兩種説法:一是起源自西周時期尊老敬長的“鄉飲酒禮”,並非專為老師而設,但從此而生宴請長輩之概念;一是等同於“升學宴”,孩子升學了,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是專為老師而辦。綜合一下,説“‘謝師宴’是一種表達尊師、敬師、謝師的禮儀、風俗”應該沒錯。這麼好的一件事為何如今成了“洪水猛獸”,要年復一年的被“群起而攻之”?

  擺上宴席“謝師”有何不可?對參加完高考的學生而言,12年的學習生活,即便算不上寒窗,也一定是苦讀。能在高三時達到“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做三角函數、會解多元高次方程,能背化學元素表、會畫大氣環流圖……”的很多人的“最高文化水準”,學生自身的付出是一方面,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感謝老師們多年辛勞,可以寫感謝信,可以送禮物,當然也可以請吃飯。“謝師宴”也是傳遞感恩之情的一種形式,沒有原罪。

  誰讓“謝師宴”變了味?沒有人反對“謝師”,“謝師宴”卻不受待見,只因“謝師宴”已經遠遠超出了“謝師”的範疇。從形式上來説,“謝師宴”已經衝出家門、成為商家的招牌,動輒上千的高消費讓原本人人都可以表達的“謝師”有了門檻。從內容上來看,“謝師宴”已經不單純是為了答謝師恩,很多學生家長借此博面子、講排場,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甚至鬥富擺闊、趁機斂財。當“謝師”之情被金錢綁架,這樣的宴席怎能不讓學生和老師都苦不堪言?

  “謝師宴”還能回歸本源嗎?吃飯,對中國人而言,簡單又不簡單,可以是填飽肚子,也可以是交流紐帶。通過吃飯實現與老師的互動,感激過往的諄諄教導,請教未來發展的金玉良言,這才是“謝師宴”的本意所在。這樣的宴席,是人情,更要講求溫情。不用豪華酒店、山珍海味,無須推杯換盞、鋪張浪費,就是簡簡單單地吃頓飯,推心置腹地聊聊天,會不會更讓人記憶深刻?打造這樣的“謝師宴”,不是出幾條禁令就可以的,更需要學生、家長遵從內心的道德律令。

  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老師的偉大有目共睹。請讓老師堂堂正正地接受答謝,把“謝師宴”身上不該背負的黑鍋除掉吧。(安傳香)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