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監管並非洪水猛獸

時間:2014-05-08 15:49   來源:羊城晚報

  網際網路金融的緊箍咒越戴越緊。在解讀央行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的餘熱還沒散去,又有消息傳來稱,央行擬要求餘額寶交存款準備金,雖然繳存的比例還沒有確定,但是態度已經明確,在徵求銀行、餘額寶等多方意見後再確定具體份額。

  無論是《報告》中,央行明確表明不得以網際網路金融名義非法吸收存款,還是存款準備金的繳存傳聞,在網上都引發了網民一邊倒的罵聲——這些監管措施,被普遍認為是傳統銀行勢力借助監管機構的一次反擊,有礙于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

  但實際上,相當多的銀行高管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對餘額寶對傳統金融業帶來的創新以及對行業推動發展的貢獻,而網際網路金融與生俱來的網際網路基因,所體現的創新精神也超乎了傳統金融業的想像。但這並非意味著網際網路金融可以借助創新的名義像脫韁的野馬,因風險失控而帶來巨大損失。如最近一些P2P平臺的關閉與倒閉,無疑表明,不受監管和控制的創新,最終的受害者還是掏出血汗錢的投資者。因此,在《報告》中,央行明確提出了要合理把握創新的界限和力度。個體間的直接借貸和眾籌融資要堅持平臺功能,不得變相搞資金池,不得以網際網路金融名義進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從事證券業務等非法金融活動。線上開展線下業務,需遵守資本約束。

  網際網路金融的另一大貢獻就是降低了投資門檻,讓普通民眾可以享受到新技術發展帶來的金融投資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講,“寶寶”們的貢獻也無法抹殺。但無論如何發展,金融行業本身遵行的本質規律,就是風險與收益共進退,便捷與收益成反比,資金的安全性也與監管性息息相關。

  金融投資衍生工具很多,除了銀行、基金外,信託、保險等為廣大網際網路網民並不熟悉的金融工具紛紛登場,一些創新如果脫離了行業發展本質,普通民眾弄懂這些投資工具的風險性有一定挑戰時,有監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娛樂寶的登場,這個混合了各種金融工具的産品,雖然號稱讓普通民眾以低風險投資高風險的影視娛樂業,但最後的收益已經與電影品質關係不大時,這錢究竟是誰賺誰的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