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千萬,每年僅培養二三十名學生;學生出行坐飛機、住五星級酒店;上課有茶歇,免費提供咖啡茶點、畢業合格即可進入寶馬公司工作……這些場景並非貴族學校,這是不久前網路上曝光的湖南一所公立職業院校“寶馬班”學生享受的待遇。(3月30日《深圳商報》)
豪華“寶馬班”被曝光以後,引發了外界不小的關注與質疑,可實際上,用寶馬公司的話説,如果員工自己都沒有體驗過優質服務,怎麼能為客戶提供高品質服務,這不過是他們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的企業文化,當然是無可厚非的,説到底,也是企業為了維護自身品牌價值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他們有為自己未來的員工“高消費”買單的實力,本不需要外界説三道四。
至於有人擔心這種“訂單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會不會就業面狹窄,不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我覺得也不是個問題。對汽車行業來説,不管是行銷、設計、維修還是其他的工種崗位,雖然各個品牌之間會有所不同,但從根本上來説還是相通的,不存在一個人修車只會修寶馬,賣車也只會賣寶馬的情況。
和一些人的擔憂相比,我們更應該看到企業“私人定制”、學校“訂單培養”的優勢,更應該對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多些肯定與鼓勵。企業提供資本,學校提供資源,共同為企業培養高端人才,這不但等於是為這些學生開闢了就業的“綠色通道”,而且這種“私人定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必定比一般員工更能夠勝任企業的工作,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緩解目前很多企業都面臨的“用工荒”。這實際上是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共贏之舉,值得肯定。
如果一定要説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有什麼需要改進與完善的地方的話,就是需要學校做好教育資源在“寶馬班”“保時捷班”等“私人定制”學生與普通學生之間均衡分配,不能過於向“寶馬班”學生傾斜而給人一種厚此薄彼的感覺。那樣的話,不但有違教育公平的原則,而且也不利於學校的長遠發展。説到底,像“寶馬班”這種人才培養的“私人定制”模式,值得國內其他一些職業院校借鑒學習。(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