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需重視中間環節

時間:2014-03-24 14:35   來源:人民日報

  中間環節的改革既要針對該區域的全局性問題設計系統的解決方案,又要在合適的時機實現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時還要考慮到方案的靈活性,以便在困難和障礙中能夠進行有效的調整

  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但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改革的成效,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在各個地方和具體領域的實現情況。自上而下貫徹過程中,目前最關鍵的是中間環節,也就是省市兩級地方政府,這個環節的領導層需要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好設計工作。

  中間環節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以來,中間環節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習仲勳在廣東探索農副産品價格市場化,萬里在安徽支援搞包産到戶,都為後來在全國範圍推行改革舉措積累了寶貴經驗。中央充分認識到中間環節的重要性,在憲法中亦有“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的規定。

  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是個大的綱要,目標有遠近,內容有輕重,步伐有快慢,權力有收放,創新有點面。更重要的是,對於各地的實際情況,時勢的變化因素,決定不可能那麼細緻考慮。因此,貫徹過程中如何把握各種辯證關係,快速、平衡、穩定地推進本地的改革事業,需要地方領導層能夠因地制宜、因時為法。

  這在當前的改革進程中尤其難能可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有效化解長期積累甚至激化的社會矛盾。如果魯莽推行某種全國性的所有方案,可能會適得其反;若只靠基層性或邊際性的微改革,又會産生隔靴搔癢的感覺。

  這時候,以一定規模的行政區域為單元,在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前提下,相對自主地進行系統性和突破性改革,是比較穩妥的選擇。因此,各地在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頂層設計”很好地轉化為中間環節的推進。

  在推進過程中,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其一,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明確中間環節的改革空間,以避免路線性錯誤;研究中央制定的各種政策界限,以避免政策性錯誤;與中央保持密切的互動,以避免誤解性錯誤。其二,中間環節的改革方案需要將系統性、突破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既要針對該區域的全局性問題設計系統的解決方案,又要在合適的時機實現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時還要考慮到方案的靈活性,以便在困難和障礙中進行有效調整。其三,中間環節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在總結基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方案,同時通過擴大民主的方式來完善方案,需要在與基層的良好溝通中予以實施,對反饋的問題及時回應。

  中間環節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依賴於治理者的政治素質和領導能力。很多地方領導都有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卻因為不清楚創造性空間有多大而顧慮重重。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中間環節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地方領導應該拿出更大的決心,發揮更多自主性,衝破思維定勢,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強勁動力。(儲建國/作者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