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擺上街面”有助提升公眾安全感

時間:2014-03-17 13:3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建立高效的巡邏防控網路,是構建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的核心環節,是我國警務機制和模式的重大調整和改革。全面強化巡邏防控,通過屯警于街頭,快速處置各類狀況,可以有效震懾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安全感和人民群眾滿意度。

  公安部日前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進一步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提高見警率和管事率,最大限度將警力擺上街面,實行武裝巡邏、動中備勤的常態化。各地公安機關將重點加強對各地車站、碼頭、機場、地鐵的防範控制。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社會治安形勢總體上穩定,但仍處於刑事犯罪高發期。近期發生的昆明“301”暴力恐怖襲擊和長沙街頭砍人事件,更是凸顯了建立有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必要性。只有如此,才能切實提升公安機關的動態管控和快速反應能力,最大限度擠壓違法犯罪活動空間。建立新型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並不僅是針對我國社會治安形勢的短期需要,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期制度安排。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公安部日前的有關部署,也是對《決定》要求的落實。

  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一項安民工程,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實現這一防控體系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全時空巡邏防控網路。這一新型警務模式的重要特點是,最大限度地將警力擺上街面,讓警力圍著警情轉,民警圍著群眾轉。“警力擺上街面”,就是要把最強的警力、最好的裝備,用在民眾最需要的地方。同時,把警力擺在街面上,是健全應急指揮機制、完善應急處突工作的基礎。警力下沉,有利於隨時接受群眾報警求助,快速應對處置各類突發案事件。警力下沉將對公然行兇、危害公共安全的嚴重暴力犯罪分子,産生強大震懾。在公共場所發生嚴重暴力事件時,“街面上”的武裝警力可以做到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把暴力分子的危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近日,在廣州、成都人流密集場所,相繼發生人群恐慌奔逃事件。少數不法分子刻意編造不實資訊,製造恐怖氣氛,加劇事態升溫,引起街面秩序混亂,造成社會惡劣影響。公安機關事後調查發現,這些恐慌事件發生時,現場並未發生任何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在這些奔逃事件中,恐慌由謠言引發,在集體無意識的作用下迅速蔓延。本來可以凝聚起強大力量的人群,卻被一個傳言嚇得如羊群般潰逃。這種恐慌的背後是焦慮與不安。如何消除公眾心裏的焦慮和不安?需要公安特警經常性地出現在車站、地鐵、繁華街區等人員密集部位。公眾不僅需要有困難時能找到民警,也需要平時就能看見民警。在人流量大、人員複雜的地區,群眾見到民警執勤心裏會感覺踏實。長此以往,這種“踏實”固化的過程,也是公眾安全感不斷增強的過程。

  最大限度將警力擺上街面,提高見警率和管事率,可以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而不斷增加的安全感,反過來可以不斷強化普通公眾面對突發事件的定力。這種定力既來自安全感的積累,也來自公眾對正義的力量就在身邊的信心。這種定力,可以讓公眾不再自亂陣腳,讓人多成為優勢,而不是劣勢。這種定力,可以讓暴徒即使手握利器,也感覺自己不過是只過街的老鼠。

  最大限度將警力擺上街面,還有利於促進公安機關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維護社會治安和與違法犯罪分子作鬥爭的工作效率。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實行警務巡邏常態化的過程中,無疑將面對基層警力不足的困難。這就需要機關民警參加巡邏,實現警力下沉。隨著警力在一線執法比例的提高,公安機關的工作效率和作風都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建立高效的巡邏防控網路,是構建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的核心環節,是我國警務機制和模式的重大調整和改革。全面強化巡邏防控,通過屯警于街頭,快速處置各類狀況,可以有效震懾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安全感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樊大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