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治“醫鬧”治標不治本

時間:2011-03-11 15:25   來源:台灣網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淩鋒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醫生的社會地位處於全世界較低水準,醫鬧也已達到史上最為嚴峻的時刻,她建議醫院內治安即引入公安力量。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並不贊同,他認為出現醫療糾紛説明醫院自身也有問題。(3月9日中國網)

  如今,醫院的開放性、流動性及人員構成的複雜性,特別是潛規則侵淫醫療行業,醫患關係變得非常吊詭,使本來應該安靜的醫院不再安靜。如何讓醫護人員更專心、安心地救死扶傷,如何讓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如何讓患者的權益得到應有的保護,這些問題確實應得到關注與破解。

  引入警力治醫鬧不是什麼新創意。早在幾年前,大連在5家試點醫院的基礎上,派出所對全市治安狀況較為複雜的重點醫院,選派民警進駐,防止“醫鬧”。據大連市公安部門統計,每年的治安刑事案件中,發生在醫院的各類案件就佔了40%。此事曾引發爭議,到底實際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不過,要看到警力資源本來就有限,不可能做到每個醫生都配一名“保鏢”跟著。引入警力整治醫鬧只是針對個案或其個特殊時段的權宜之策。如果醫患關係長期僵化甚至對立,即便每個醫生發一把手槍,恐怕也只會火上澆油,根本解決不了“醫鬧”之患。只有建立保持常態化、行之有效的醫患糾紛化解機制,向改善醫患關係的方向發力才是長效之舉。

  平心而論,醫患關係的惡化,表像上雙方應各打五十大板,但從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上分析,更多的責任在醫院。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背景之下,醫療行業管理水準、服務品質和醫德醫風每況愈下的問題更加凸顯,尤其是醫生吃藥商回扣、開“大處方”、收受索要患者“紅包”,已成一大頑癥。不久前,浙江百名醫生吃回扣被曝光,省衛生廳已介入調查,就是典型一例。面對這一亂象,一方面醫改方案提出醫藥分離,提高醫生待遇等,但很難在實際操作層面奏效;另一方面不少地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醫生開單提成或索要回扣、“紅包”等違規現象開展專項治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一陣風過後,收效甚微。所謂“曝光”、“列入黑名單”、“取締醫生資質”,甚至是“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等等説辭徒有觀賞價值。

  醫者仁心。醫德問題不可小覷。患者沒有安全感,醫生的安全感也將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醫生子女不願再子承父業,也就不足為怪了。央視新聞曾報道了雲南省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鄧前堆,28年溜索橫跨怒江為兩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跡。洶湧的怒江阻擋不了鄧前堆對鄉親父老的一往情深,艱險的索道“溜出”了“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美麗醫德,溫暖民眾,感動中國。雖然環境不同,條件不同,但在尋求制度破題,建立第三方機制解決醫患糾紛中,如何通過教育與懲戒提升醫德,如何以高尚醫德贏得患者認可,重塑醫療公信力,這確實值得醫療工作者反思。(台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