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漲價降需求只是“理論上”

時間:2014-01-14 15:08   來源:長沙晚報

  伴隨著春節的來臨,“回家過年”這個話題又熱鬧起來。如同往年一樣,讓社會和民眾最為關注的,就是身在異鄉的人們怎麼順利回家。而對於如何破解久受詬病的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現象,昨日《楚天都市報》報道,日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接受視頻採訪時呼籲:火車票漲價,可以疏散春運客流。

  在民眾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的今天,茅老先生這一言論甫出,在網上立即招致熱議,甚至是痛罵。為了不誤讀,筆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先把茅老先生在接受採訪時的基本觀點予以復述。大約是這麼三點:其一,火車票價上漲雖然不能增加供給,卻能夠減少需求。漲價後,原本乘火車回家過年的人或更換交通工具、或調整返鄉時間,最後達到疏散春運人流的效果。其二,針對漲價對低收入者的影響,可以給窮人貨幣補貼。其三,鐵路定價沒有靈活性、沒有折扣票。現在開始要設法提供折扣,並且精確到每個車次、每個日期。他認為,這樣可以保護窮人,也使得所有的資源能夠充分利用起來。

  火車票該不該漲價?去年以來,隨著鐵路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這一話題一直令社會高度關注。茅老先生從經濟學上“供給與需求”的角度,對於為何呼籲漲價給出了三個理由。按照人們曾經接受的經濟學常識教育,供給與需求的關係,確實是決定一種商品或者一項服務的價格的主要因素,甚至是絕對性因素。春運來了,回家的人多了,票難買了,漲票價以疏散客流,按市場規律辦事,沒錯啊。為何輿論對茅老先生的這一言論卻痛批不已呢?只要結合現實再看看茅老先生給出的三個漲價理由,就不難明白,想以漲價這一手段來化解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現象和疏散客流,其實只是一种經濟理論上的邏輯推演。

  眾所週知,春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到這個時候,即便千里萬里,人們想方設法也要回家。用經濟學的概念來形容,這是“剛需”。而火車,在中長距離出行中,相比搭乘汽車、飛機抑或自駕,無疑是最佳選擇。而且,春節放假時間具有法令性,不是個人想調整就能調整的。可見,漲價減需求、疏客流,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恐怕都難以實現。而給“窮人貨幣補貼”,正如網友所問,誰來認定,怎麼執行?至於實行火車票打折,充分利用資源,這倒是個好主意,近年來人們也在不斷呼籲,但其前提絕不是先把票價漲上去,像某些賣場搞促銷那樣。因為在中國,鐵路現在還是一家獨大的。也正因此,對於“漲價論”,網友們“不接地氣”、“不懂窮人經濟學”的批評之聲充盈于耳。

  雖然茅老先生的這一“漲價論”還並沒有照進民眾的生活現實,也不一定能對未來鐵路票價改革産生什麼影響。但需要人們注意的是,近些年來,對於一些資源的利用,尤其是一些帶公共屬性的資源,一些部門在如何優化管理的改革上,最喜歡用的辦法就是“漲價”,美其名曰發揮經濟杠桿作用,而不是努力提高有效供給。其實,最恰當的資源利用應是讓最大多數人受益,而不是把眼睛盯在人們的口袋上。(肖應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