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戶“死一個添一個”,何“德”之有

時間:2013-12-03 11:12   來源:錢江晚報

  據央廣《中國之聲》報道,河南省息縣大量符合五保供養條件的困難人群遲遲無法得到應有的供養,因為當地實際實行的五保規定是“死一個,添一個”,即死了一個五保對象,才能補上一個。八里岔鄉一名村主任對記者説,上面只給村裏八個指標,一直滿員。最近才有空額。記者採訪到的一個鄉民政幹部説:“我從09年幹到現在,一個都沒增加,他每死一個進一個,指標保持不變。”而按照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五保供養的原則之一是“應保盡保”,即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享受五保供養。

  農村五保戶,大多是無兒無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五保”是他們生存的起碼保障,地方政府如果拿不出錢來給他們在五保之外再增加一點福利,最低限度,也不能剝奪他們的五保供養資格。《中國之聲》的報道,暴露了當地基層治理中“善”的缺失。

  僅僅從“死一個,添一個”一句話裏,就不難感受到當地很多符合五保條件的老人的絕望心情——眼看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有的還病痛纏身,什麼時候能吃上五保?既然只有死一個五保戶,後面的人才能頂這個空額,那最好現在正在享受五保供養的人早點死——這樣的規定不是在滅絕人心中的善,把惡念植入人心嗎?“死一個,添一個”,不僅剝奪了這些老人的物質供養,還惡化了他們的精神。

  息縣的“死一個,添一個”規定,對等待五保的老人是一種“惡”,對已經享受五保供養的老人,也不全是善。所謂“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安葬。但是,在息縣部分鄉鎮,五保變成了“四保”——喪葬費用要五保戶自己承擔,而且各鄉鎮的價碼還不一樣,低的要1100元,高的要2000元。

  另據報道,信陽息縣八里岔鄉張山頭村的幾位老人申請五保時,都被村委會主任索要“好處費”500元和600元不等。該村委會主任一個7歲的孫子和一個3歲的孫女都吃著低保,而村裏生活困難的家庭卻無法享受低保。記者向息縣民政局農村低保五保中心主任夏永求證時,夏永矢口否認存在這種情況。夏不是説謊,就是根本不了解基層真實情況。無論是説謊還是不了解情況,息縣的基層治理中“善”的缺失都已經足夠嚴重了。

  寫到這裡,想起去年10月30日的一則新聞,也跟息縣有關。息縣的某位縣領導的父親,住在同屬信陽市管轄的浉河區吳家店鎮。這位縣領導的父親想在自家後院種菜,想要姓黃的鄰居讓出院墻裏的一塊地來,黃家不願意,吳家店鎮鎮長、黨辦主任就帶著100多人強行拆除黃家院墻,並將黃家一位八旬老人打傷。息縣縣領導的父親,在息縣之外還可以如此威風;而息縣本地的窮苦老人,卻活得如此憋屈。

  在“中國息縣人民政府”網站首頁的醒目位置,畫著一個匾額,上書一行大字:“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國人”;匾額一側,是一古代老人半身像,仙風道骨,老人旁邊有一篆體字,“德”。(戎國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