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打醬油者眾説明什麼?

時間:2013-11-26 10:51   來源:廣州日報

  2014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筆試于日前舉行。全國共有152萬人通過此次國考報名資格審查。據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副司長彭忠寶介紹,本次“國考”實際走入考場的考生為111.95萬人,40余萬人棄考,約佔報考人數的三成。事實上,從近三年的走勢來看,棄考者一年比一年多。

  棄考者多,是不是就意味著公務員崗位的吸引力在下降呢?其實恰恰相反,報名人數逐年穩步攀升,就已經表明,人們對於公務員的嚮往有增無減。至於那麼多人棄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但總體上,應該是覺得自己沒希望考上才棄考,而不是説公務員崗位失去吸引力而棄考。這也正好從另一個側面説明瞭公務員崗位的魅力。其實很多棄考者在報名之前,多多少少就已感覺希望不大,明知希望不大還要報名打醬油,就如同明知追求高貴冷艷的校花無望到手,但也不妨礙寫封情書了卻一下心願,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而其他一些行業就沒有這麼有魅力,在日前舉辦的珠三角九城市2014屆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大會東莞會場中,東莞本地製造業企業門可羅雀,有企業開出3000元以上的月薪,但一上午才收到四五份簡歷。看來應聘者連打醬油都懶得去了。

  資本總是向利潤率高的領域流動,其實人力資源也是如此,也總是向資源集中的領域流動。毫無疑問,在當今中國的各個部門中,政府部門是掌握了最多資源的,而這些資源,總是或多或少地轉化成為部分公務員個人的資源。這也是公務員崗位的吸引力所在,這也正是很多人明知考不上,也要報名打醬油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説,不應該對報考公務員者,以及報而不考者過多指責,給自己規劃一個好的前程,這也是人之常情。問題在於,資源過多地集中于政府部門,集中于公務員群體手中,不是社會自然形成的,而是特殊的歷史造成的。這種狀況,對於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本屆政府一直在強調,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實現和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審批,其實就是把政府掌握的過多的資源釋放給市場,釋放給社會。這些資源,流動到社會,經過市場的合理配置,會産生更大的效率,實現更大的公平。人力資源也會更加均勻、合理地配置到各個領域,合適的人會繼續報考公務員,同時,合適的人也會投身於製造業及新經濟。(周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