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國考熱”降溫 有賴於政府削權改革

時間:2013-11-25 10: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14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筆試11月24日舉行。據媒體披露,本次“國考”招錄11729個職位,計劃招錄1.9萬餘人,共有152萬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有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1000:1,最熱崗位報錄比達7192:1。

  “國考”熱度不減,連年升溫,與報考條件不斷放寬,特別是對戶籍、認可非全日制學歷和非重點院校畢業等限制的取消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説,這一考試的基本公平性還是得到了社會認可。

  社會和經濟轉型時期的結構調整、商業和技術進步帶來的市場淘汰效應、國際貿易形勢動蕩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社會就業,在職人員保住飯碗也需付出更多努力。如果影響就業的因素僅限於此,其他行業就業、職業的吸引力下降,政府公職因其穩定性而受到青睞,都可視為此消彼長的正常現象。

  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國考”熱更重要的推力在於,公務員職業的優越性過於明顯,社會就業壓力超出了合理區間。對應來看,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很不平衡,坊間流傳的高福利高獎金並非普遍現象。儘管如此,公務員職業的穩定性仍強于包括外企、大型民企,以及而今多數畢業生只能以派遣工身份進入的大型國企。

  在過大的競爭壓力面前,無法獲得起碼的穩定就業,年輕一代無從積累起步,還將長時間陷入焦慮、煩躁、抑鬱、衝動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輕人“考(鐵飯)碗”,通常也出於回歸穩定生活的考慮。

  目前並不存在能夠讓“國考”熱迅速降溫的可行方法。但這種不正常社會現象必須引起國家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下一步的改革,一個關鍵是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這些要求落實到位,擴大各行業領域的創業、創新、發展空間,讓各類所有制的企業都能取得更快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社會擇業觀念。

  政府要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在許多地方,企業“求才若渴”,卻年年頭疼“招工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工作崗位的穩定性不足,企業又沒有能力提供員工個人生活和職業發展的各項保障(醫療、子女教育、家庭租住房、中高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等)。反過來,如果地方政府能夠直接或以購買服務方式提供這些保障,必然將穩定企業職工隊伍,增強企業用人單位的職位吸引力,減少流失率。(鄭渝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