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要自律 網民須理性

時間:2013-11-21 13:56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陜西咸陽市某官員帶領調研組下鄉調研,期間一行人穿著鞋套在鄉間考察,並附有相關照片,引發網友熱議。一邊倒的口誅筆伐、一頂頂大“帽子”,可謂眾口鑠金。

  “穿鞋套調研”事件的發酵,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個別部門和少數幹部形式主義作風嚴重,存在脫離群眾等傾向,引起了群眾的不滿。同時,在網路時代,公眾對公共事件的知情權、參與權等需求增強,對公職人員言行的關注度空前提高,公權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絲毫“疏忽大意”都有可能産生負面的“蝴蝶效應”。

  二是一段時間以來,網路上存在一種不問真相、捕風捉影的傾向,一些人別有用心地製造或利用煽動性的資訊,讓資訊鑒別力相對不強的普通網友輕信盲從。

  網路民意的表達是公民參與公共事件的一種社會實踐,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也應客觀、冷靜地看到公共事件中網路民意的局限性。網路上的一些不問事實真相、動輒捕風捉影,甚至運用語言暴力煽動民意的現象,其目的已不只在於表達自己的意願或訴求,而是有意製造網路輿論的波瀾。這種做法無疑會削弱社會主流話語聲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社會矛盾。

  如今,網路輿論在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重要。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首先要紮實高效做好本職工作,保持風清氣正的作風,踏踏實實為群眾服務,並時刻注意自身在公共場合的言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對網民的監督、質疑,應及時回應、尋求理解和共識,促成官方與網民良性溝通和互動。

  對受眾而言,面對紛繁複雜的網路資訊,不應人云亦云,更不宜以偏概全,而應自覺保持獨立冷靜的判斷力,對於蕪雜的資訊去偽存真、理性解讀,在準確無誤的事實判斷基礎上,進行合乎實際的價值判斷和輿論監督。(徐 達)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