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折騰百姓,就讓《焦點訪談》折騰誰?

時間:2013-10-15 13: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河北省公安廳12日晚通報,針對央視報道的該省武邑縣公安局出入境工作人員態度粗暴、刁難辦證群眾的問題,涉事民警和主管領導分別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2日上午,河北省公安廳廳長董仚生説,堅決避免再發生類似問題,對違反警規禁令的事件,要發現一起就嚴肅處理一起。對不適合在公安機關工作的民警,要及時清理出去,“誰給人民群眾找麻煩,我們就一定讓他有麻煩!”(《河南商報》10月14日)

  “誰給人民群眾找麻煩,我們就一定讓他有麻煩!”這話真説到了老百姓心坎上。有媒體以此做成標題,“誰折騰百姓,就讓《焦點訪談》折騰誰”,但這讓人難言樂觀。《焦點訪談》能曝光多少呢?主持人敬一丹説過,1998年《焦點訪談》輿論監督內容的節目佔全年節目的47%,可到了2002年竟下降到了17%,創造了《焦點訪談》輿論監督內容和收視率兩個歷史最低。

  2011年9月20日,央視舉行2012年節目推介會,稱《焦點訪談》將加大輿論監督報道,重點聚焦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土地利用、保障房建設等民生問題,這曾帶給不少人期待。可即便《焦點訪談》每天播出兩期,天天監督,每年也才700多期,又能如何?

  媒體一曝光,監管部門就行動,然後當事人就有麻煩,公眾對這樣的情形再熟悉不過,這就是所謂媒治——用央視主持人白岩松的話,媒體只要報道了,就能迅速反應,從人治到媒治是一種進步,但從媒治到法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媒治比沒治要好,如果媒體報道了,一些地方裝聾作啞,這更可怕。但是,媒治畢竟不可能根治。

  “誰給人民群眾找麻煩,我們就一定讓他有麻煩!”此處的“我們”,是指監管部門。比如,11日晚央視報道播出後,河北省公安廳立即派出由紀委、督察、出入境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武邑縣連夜開展調查。衡水市市委書記李謙、市長楊慧連夜趕赴武邑縣現場辦公,研究處置意見。又是“連夜開展調查”,又是“連夜趕赴現場辦公”,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不是那名工作人員“闖禍”,怎至於上下都一片忙亂?

  一些公職人員為何老是給民眾製造麻煩?一來刁難民眾能帶來快感,二來也有權力尋租的機會。他們可能認為,民眾就是軟柿子,捏捏沒什麼,有幾個敢找或想起來找媒體曝光的?種種心理造成了他們有恃無恐。何以改變這種狀況?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怎麼關?誰來關?這就需要好好思量了。(王石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