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公、私”這把尺子

時間:2013-10-06 20:14   來源:人民日報

  “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搜尋“四風”、整改作風的一個基本遵循。

  召開民主生活會時,一些人“找不出問題”,一些人“問題找得不具體”,正是因為沒有對照公、私二字這把根本尺規。如果計較一己得失,就會害怕“互相批評傷感情,自我批評傷自尊”,不敢找問題;如果只知個人利益,更會把職權當特權、用公權換私利,不願揭傷疤。拋開私心雜念,才能把住命門、點準穴位,真正開好民主生活會。

  公、私二字,檢驗作風。一事當前,先想能不能撈到資本、會不會影響升遷,就難免讓“私”字障目,搞出些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做出些官僚主義的壞決策。只圖自己舒服,只講個人面子,自然會“吃喝排場很在意,接待不好很生氣”,因而滋生享樂主義的浪費、奢靡之風的腐敗。教育實踐活動劍指“四風”,根子也是要管住這個“私”字。

  在公與私之間如何取捨,更照見共産黨人的信仰。毛澤東同志為自己定下三條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鄧小平同志説,既然當了共産黨人,“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廉潔公正、摒棄私心,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權力,為民謀福祉、為國謀未來。

  當然,領導幹部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承認,也要保障。但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一味追求個人利益、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甚至把個人利益淩駕於黨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公道正派,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執政為民。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這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解決好了,才能擁有堅定的黨性,才能把群眾裝在心裏,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時時以公、私二字為尺規,正言正行正心,不為私欲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私情所困,自覺做到履行職責為公、行使權力為民,這是改進作風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個共産黨人的基本政治素養。(本報評論員)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