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無車日”,不只是為這一天

時間:2013-09-22 14:23   來源:新京報

  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況改觀,當然不可能靠一兩個“無車日”來扭轉。在“無車日”倡導綠色出行的同時,更需要在城市交通管理和建設上繼續探索和改革。

  今天是中秋假期後的第一天,按既往經驗,交通可能出現擁堵。巧合的是,今天是“中國城市無車日”。北京各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已承諾將帶頭不開車,以實際行動倡導更多市民“少開一天車”。這個已推行七年的節日,在今天能否名副其實,很大程度要看市民的支援了。

  前幾年的“無車日”,也曾出現嚴重擁堵,市民遭遇“無路日”的尷尬。很多人捨不得放棄駕車,當然和出行剛需相關,無論上班還是辦事,如果沒有順暢的公共交通替代,僅憑個人做“犧牲”,其效果當然就可以預見。但要看到的是,這幾年北京的公共交通還是有了很大改觀,客觀交通環境在逐步改變,市民的主觀意識,也要跟得上這樣的改變。

  以地鐵為例,2012年底,北京地鐵線路總里程達到442公里,成為世界上地鐵線路最長的城市。相信很多市民也有體會,隨著地鐵線路的普及,出行的便利度在增加,雖然其中一些線路在上下班時間較為擁擠,但在時效方面,往往比自己開車要好。為了配合“無車日”活動,今天地鐵末班車還將延長運營30分鐘,並視情況加開臨客。如果市民出行目的地是在地鐵沿線的話,與其開車在路上“賭氣”,不妨試試地鐵出行。

  出了地鐵站到辦公室的“最後一公里”,也是困擾很多人的地方。這個問題在城區的很多地方,因為公共自行車的出現,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據報道,截至今年5月,京城已有7個區縣建成了520個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1.4萬輛自行車投入運營。“免費+低價”的收費模式,化解了以往租賃點難以為繼的尷尬。尤其今年以來,街頭公共自行車的“身影”在增加,這種健康而又便宜的出行方式,值得更多人來嘗試。

  地鐵或公交加自行車,此外還有近期推行的定制公交等,提供了相對以往來説,更為順暢的公共交通環境。而這兩年持續的汽車限購之下,小汽車增加的數量有限。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環境在改變,另一方面是小汽車的數量被限制,在這種情形下,“無車日”是否還會出現嚴重擁堵,某種程度上就要取決於市民的參與意識和支援力度了。

  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況改觀,當然不可能靠一兩個“無車日”來扭轉。在“無車日”倡導綠色出行的同時,更需要在城市交通管理和建設上繼續探索和改革。很多人也許會想,為什麼地鐵延時只能在這一天,平時不施行?如果很多人放棄駕車出行,城市交通擁堵大為緩解,那這一天的很多臨時措施,就有可能成為日常制度。

  市民參與支援“無車日”,不只是為這一天,而是共同檢視城市公共交通環境。更多人參與,才能發現公共交通可能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的改善提出建議、為轉型創造可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