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結構優化體現民主進步

時間:2013-03-01 15:15   來源:光明日報

  剛公佈的2987名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401名,比上屆提高了5個多百分點,其中農民工代表數量大幅增加;黨政領導幹部代表則降低近7個百分點,代表結構明顯優化。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2月27日經過表決,通過了關於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代表資格的審查報告,公佈了2987名代表名單。未來五年,這些人大代表將代表全國各族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審議通過重要的報告和決議,決定事關全局的重大事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這是實行城鄉同比例選舉後的首次全國人大代表選舉。60年來,城鄉居民在代表選舉上第一次實現了平權。選舉權是基本的民主權利,選舉權的平等,不僅標誌著基本權利差距的徹底弭平,也意味著代表結構比例將發生很大變化,農業人口眾多地區和基層代表的比例將大幅上升,城市和機關單位的代表比例將下降。這一變化,直接體現在新當選代表的結構上。

  新一屆人大代表,有三分之二是新面孔,其中河南、山東等人口大省,代表人數顯著增加;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401名,其中農民工代表數量更是大幅增加。上屆第一次選出的基層農民工代表,全國只有3人,這次僅廣東團就選出了3名農民工代表;黨政領導幹部代表則大幅下降,比上屆降低了6.93個百分點,代表結構明顯優化。

  代表的數量和結構,直接決定人大會議的議事效率和成效。比如,代表人數太少,可能缺乏代表性,不適應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國情;代表人數過多,也不利於每個人充分表達意見和形成博弈,可能形式上民主了,但議事效果並不好。因此,全國人大代表選多少是適當的,各地方和階層的代表比例如何確定,關係到民主的品質,都要經過精心設計和實踐檢驗。

  雖然人大代表不一定只為自己出身的階層代言,但代表的結構依然很重要,不僅體現數據和形式上的平等,更是一種實質的正義。從接近性上來説,地域和出身對一個人關注的議題和政治主張有很重要的影響,也便於選民聯繫和監督自己的代表。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屆人大代表中,領導幹部代表比例的大幅下降。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産生和監督行政機構。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和決策機構,不可能把黨員幹部排除在外,但如果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的代表過多,甚至按照代表的官位和級別高低排序,就會模糊監督和被監督的界限。因此,代表比例的一升一降,是非常有意義的變化。

  當然,基層代表並不一定只為基層代言,其他方面的代表也不乏關注基層者。無論哪個階層的代表,都要有“基層意識”,主動“走基層”聯繫選民,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推動解決真問題。這取決於代表的政治素養和能力,更取決於代表的選舉和評價機制。而優化代表結構,是從源頭上保障人民代表真正代表人民的重要一步。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