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看數據”該如何看

時間:2013-01-30 14:01   來源:人民日報

  我們觀察經濟社會,常常離不開數字化的視角。最近,一系列數據就讓人在喜憂參半中看到一個複雜的中國——

  全社會研發支出去年預估超萬億元;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266萬人,創9年最高;規模以上企業利潤連續4個月好轉……這些數字釋放出經濟回暖、基本面向好的資訊,令人振奮。

  另一方面,一些“不好看數據”也浮出水面。從一些城市的PM2.5值“爆表”,到蘭考大火“燒”出50萬孤兒散落民間的現狀;從長期高於0.4“國際警戒線”的基尼系數,到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些數字,既讓有關部門“壓力山大”,也契合人們對一些現實問題的感受。

  數據凸顯“發展起來的問題”

  有人感慨,數據的多樣性,説明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欣欣向榮”與“嚴峻挑戰”並存的中國。從這個意義上説,能否正確看待“不好看數據”,影響著觀察、思考現實的態度與方法。

  數據背後是問題。明知不好看,還毅然公佈,首先表明瞭黨和政府正視問題的決心和勇氣。細細分析,更會發現,“不好看數據”要麼反映的是新問題,要麼是在時代背景下搖身一變的老問題。

  比如,隨著工業化進程高歌猛進,我國踏入汽車社會門檻,工業粉塵、煤煙污染、尾氣排放等疊加起來,大氣污染空前嚴峻,居民對生態環境有新訴求,這構成了從PM10到PM2.5的現實語境。又比如,“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現象由來已久,但人們對基尼系數的關注與反思,則是在“蛋糕”越做越大的情況下想著如何分好“蛋糕”,其潛臺詞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20多年前,小平同志就深刻預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一點不比不發展時少”。城市大了,車多了,但頭頂的天空也變得灰暗了;溫飽了,小康了,但鋪張浪費的習氣也抬頭了。不好看的數據,凸顯的正是“發展起來的問題”,要求我們立足全新視野、更高水準來打量現實、謀劃出路。

  宋人楊萬里詩云:“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發展永無止境,問題層出不窮,這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因此,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來不得半點含糊。

  在攻堅克難中改寫答卷

  不怕開始不好看,就怕始終很難看。公佈“不好看數據”只是邁出了第一步,數據背後的深層癥結常常反映了社會發展的短腿、生態文明的欠賬、重點領域改革的滯後。因此,如何攻堅克難,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一招。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鬥爭中學會鬥爭”,我們黨老一輩領導人的這句名言,道出了共産黨人破解問題的根本方法。今天執政者的問題意識,無疑需要更有力的現實支點。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問題多發的轉型社會,差異明顯的發展基礎,要求執政者面對問題時要有底線思維——從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握主動權,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同時也要有務實舉措——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科學掌握節奏和步驟,才能穩紮穩打、持續提升。

  近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一度走低的外貿數據,從各地各部門到工廠企業,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合力使我國經濟率先走出陰霾,抵達了世界第二的新高度。面對與高企的經濟指標不相稱的民生數據,黨和政府從廣覆蓋、低水準起步,漸進式地提標準、上水準、增保障,構建起惠及10多億人的社保體系。

  從這樣的發展軌跡來看,改革不停步、改善不止步,社會才能有進步。激發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信心與底氣,實現“危機變契機”的轉化,就可以在問題熔爐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獲得不竭的前行動力。這正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問題發展學”。

  數據從難看到好看,折射的是中國現代化螺旋上升的發展進程。從一顆鐵釘都要進口的爛攤子,到造福全球的“世界工廠”,從有被開除球籍之憂的巨大差距,到舉足輕重的中國力量,中國走到今天這一步,從來就不存在一帆風順、吃現成飯的偶然機遇,從國運以至個人命運的轉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勞動,靠的是13億人實現“中國夢”的不懈實幹。 (詹勇)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