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更要福利倍增

時間:2012-12-03 09:53   來源:法制日報

  房春梅/畫

  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到2020年將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中共重要文件首次將經濟總量倍增與每人平均收入倍增的目標同時提出。“北京、黑龍江、遼寧本溪、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已開始制定規劃,有的是當地發改委牽頭,有的是當地政府牽頭。”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日前向記者透露(12月2日《濟南日報》)。

  “收入倍增”作為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熱門詞彙正在從文字變為現實,正朝我們步步走來。一些西部地區的居民收入倍增普遍在2015年前後即可完成,可提前5年完成中央提出的目標。尤其是黑龍江“十二五”規劃提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與經濟發展同步,年均增長12%以上,這個收入增長速度著實讓普通老百姓心裏興奮不已。

  從目前各地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來看,著眼點大都放在了工資增長機制上,無論是最低工資增長,還是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萬元,無不劍指工薪階層,而廣大農村農民卻難以真正得到收入倍增計劃的惠顧。更為重要的是,收入分配方案至今仍沒面世,這意味著,收入倍增計劃的實施,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與阻力。要想彌補這個缺陷,我想,最現實最需要的措施,就是各地在實施“收入倍增計劃”的同時,國家層面也應啟動“國民福利倍增計劃”,因為,這張網路能把所有的中國人“一網打盡”。

  儘管有關方面不斷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障網路,但我國國民福利現狀不容樂觀。從宏觀講,我國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佔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數行列。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全國一年公款吃喝、公車消費、黨政幹部公費出國考察的費用,高達數千億元。

  從微觀上來看,今年7月份,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佈的《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主要數據報告》顯示,社會養老保障的覆蓋率,城鎮達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農村34.6%,月均養老金74元。這份報告不免讓人生出絲絲寒意,對於那些生活艱難的農村老人而言,月均74元的養老金,倘若均攤到每一天,這個數字不足2.5元,這樣的保障究竟意味著一種什麼樣的晚景?

  筆者覺得,在各地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同時,也應以增加國民福利為著眼點,快出好主意,儘早想辦法,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國民福利倍增計劃”。具體講,不妨用十年的期限,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佔GDP的比例比現在增長一倍,其中,教育投入由現在佔GDP不到4%升至8%,醫療、社會保障和住房等投入佔GDP分別規定個合適的比例等。唯此,國民才能真正安居樂業,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