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女博士"寧死不走訪基層"

時間:2012-08-10 15:17   來源:荊楚網

  “政和考察收穫:1、畢業後不走訪基層!2、畢業後堅決不走訪基層!!3、畢業後死都不走訪基層!!!”這是一個叫“@璟好”的廈門大學女博士在3天基層調研後發表在自己微博上的內容。由於身份特殊,有關她的微博言論很快在網上引起非議。(《中國青年報》2012年8月8日)

  近日,廈門大學一名女博士隨校方組織的博士團到閩北山區的原國家級貧困縣政和縣調研有關生態與經濟發展的課題,三天的調研結束後,這位女博士在微博上狂言畢業後死都不走訪基層。由於女博士高學歷的特殊身份,一時激起網民的普遍非議,也嚴重損害了大學生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筆者粗粗瀏覽了下網頁,網上基本是清一色的不滿、指責甚至謾罵,認為這位女博士太矯情、太沒素養、太不務實.......

  看著眾多憤怒的網民留言,筆者心中百感交集。同樣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筆者雖未有博士學位,但也已經歷了兩年多碩士階段的學習,同樣也參加過幾次基層調研,加之筆者本身就出生在西北的一國家級貧困縣的農村家庭,對基層生活有著更深的體會,因此,筆者在憤怒之餘更多的是一種理性的思考。

  粗略算來,從幼兒園到博士學位起碼得20多年,由於受我國教育體制實踐性較少的原因,20多年象牙塔中的生活顯然讓一個人很難真正體會到民間疾苦,進而在調研中吃點苦、發點鬧騷是人之常情。可是,對於一個有著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在進行實地調研時,更應該存有一種務實的態度和憂國憂民的情懷,這不僅是對一名科研人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操。顯然,這位女博士缺乏的正是這種實事求是以及憂國憂民的科研精神,缺乏這種精神的科研人員,勢必在科研中帶有極大功利性,其科研更多的也只是騙取國家經費走走過場,而女博士所説的“減肥,回去找個好男人”有力地印證了這點。

  批評之餘,筆者更多的是一種沉痛,為什麼國家三令五申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而現實是不少大學生寧願在城市沒工作,也不願走訪基層呢?事實上,真正困擾大學生走訪基層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嚴重的城鄉差距是導致大學生不願走訪基層的根本原因。城鄉差距表現在方方面面,其中城鄉收入差距比例在3.2:1左右;城鄉醫療覆蓋率農村只有10%左右;城鄉就業差距城市勞動人口登記失業率為5%左右,而拋開進城務工的1.3億農村勞動人口不算,留在農村4億的勞動力的利用率僅有50%左右,等等。人往高處走,觸目的數據反映著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前我國城鄉差距呈現著嚴重失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想像到接受了十幾年甚至像女博士一樣20多年的大學生是很難自願落腳農村。

  此外,當前社會不公現象在基層更加嚴重。伴隨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社會也出現了很多不公正現象,而這種不公現象在基層更加嚴重。以縣城而言,通常一個縣也就幾十萬人左右,真正生活在縣城的城市居民則更少,在這種小縣城中,人脈關係錯綜複雜,基層固化現象更加嚴重,出門就是熟人,加之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人情社會”,就更加突顯了基層社會的不公,也勢必成為阻礙大學生去基層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在冷靜反思我們的教育缺乏實踐、缺乏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的同時,更應關注當前嚴重的城鄉差距、社會不公問題,唯此,才能根治當前大學生不願走訪基層的尷尬處境。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