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時間:2012-06-29 10:48   來源:經濟日報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依然複雜多變,香港和內地都還面臨著歐美債務危機拖累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帶來的種種挑戰。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促進內地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的視野面向未來,進一步深化香港和內地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發揮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優勢,促進內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

  來自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消息説,在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之際,中央政府圍繞經貿合作、金融合作、教育交流、科技合作、旅遊合作、粵港合作等6個大方面制定政策措施,加強內地與香港合作,進一步支援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政府的這一系列舉措,對於深化兩地交流與合作,使香港在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15年來,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進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香港緊緊抓住回歸祖國的百年機遇,伴隨內地經濟騰飛不斷增添自身發展活力。瑞士方面不久前發表的一份關於世界競爭力的報告中,香港位列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首位。另據世界銀行《201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183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排名中,香港名列第二。香港回歸前,一些西方媒體曾認為回歸社會主義祖國懷抱的香港將會日漸衰落,但令這些“預言家”們大跌眼鏡的是,在祖國的支援下,回歸後的香港經濟發展不僅沒有倒退或停滯,而是步步登高,更上層樓。2003年,中央政府與香港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香港經濟迅速升溫。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間,香港GDP平均增速達5%,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近2倍。不僅如此,香港還連續18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15年來,香港經濟的巨大成就,既是香港民眾團結進取、不懈努力的辛勤收穫,也是中央政府始終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各項政策措施的積極成果。

  回歸祖國的這15年,香港經濟發展道路並不平坦,其間歷經風雨,多次面臨嚴峻考驗。15年前,香港回歸祖國的第二天,亞洲金融危機的強大風暴自泰國席捲而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也無一倖免,屢屢得手的國際炒家決意挾鉅資進入香港資本市場興風作浪。危急關頭,中央政府果斷決策支援香港,剛剛宣誓就職的特區政府毅然入市擊退國際炒家,香港金融體系有驚無險地衝出“風暴眼”,從容駛入平靜港灣。那場危機過後,香港輿論紛紛表示,中央政府堅定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成為香港戰勝亞洲金融危機的有力後盾,也為東亞各國抵禦金融風暴提供了重要支援。2008年,一場影響範圍更大、破壞力更強的國際金融危機再度襲來,高度外向的香港經濟再度遭遇重大挑戰。中央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推出包括金融合作、經濟合作、基礎設施等7個方面共14項強有力措施,全力支援香港克服危機不利影響,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僅用一年多時間,香港就實現復蘇,全球資本因而紛紛轉入香港尋求庇護。西方媒體為此還創立了一個新名詞:“紐倫港”(Nylonkong),意為紐約、倫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場危機中,香港經濟和金融體系神奇的自我修復能力,凸現了中央政府支援和背倚內地市場的獨特優勢。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依然複雜多變,香港和內地都還面臨著歐美債務危機拖累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帶來的種種挑戰。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促進內地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的視野面向未來,進一步深化香港和內地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發揮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優勢,促進內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內地可以利用香港發展成熟的服務業及豐富的國際營商經驗,為拓展海外市場增強實力;香港可以加強推動內地企業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攜手尋找海外並購及投資機會,共創雙贏,等等。

  風雨過後見彩虹。內地與香港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的美好前景令人充滿期待。(李平)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