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醉駕官員“保密”讓人浮想聯翩

時間:2012-06-20 11: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酒精測試結果超出醉駕標準兩倍多,檢察院提議判刑兩個月,卻被法院以“駕駛距離不遠”為由,免究刑責。近日,這一發生在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辦官員莫王松身上的故事,成為全國輿論焦點。記者獲知,龍崗區人民法院至今以“涉密”為由,拒絕公開此案判決書。(《中國青年報》6月19日)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而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即使那些不公開審理的刑事案件,其判決書也應當公開,在法律上沒有任何秘密可言,我國現行法律中根本不存在所謂“涉密”判決書。這在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中做了具體規定和重申。

  既然如此,龍崗區法院為何還以“涉密”為由拒絕公開莫王松醉駕案的一審判決書呢?我就只能調動邏輯推理能力,來努力挖掘“涉密”判決書背後的“秘密”。

  一是認定事實避重就輕。從目前報道看,被告人聲稱只有100米,法院解釋為莫王松醉駕“駕駛距離不遠”。據稱判決書中認定,從被告人飲酒酒店的位置到被交警查獲地點之間的距離是1公里,醉駕1公里能否認定為“距離不遠”、“情節顯著輕微”,可能連法官自己都無法説服自己,而一旦公開判決書必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質疑,因此只好“保密”。

  二是判決書説理欠缺,難以自圓其説。無法依據刑法關於危險駕駛罪的規定,將莫王松的罪狀與判決結果正確地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用龍崗法院研究室主任何爾海的話説,就是“單看判決書很容易讓公眾‘不明就裏’,引起懷疑”。

  三是故意重罪輕判,枉法裁判。其實這點在立法過程中就有人提出過,即能否對公務員網開一面,因為一旦判刑就會被開除公職和黨籍,損失過大。龍崗法院所謂“一些考慮因素”不過如此。當然,背後也不排除有關領導説情、被告人請客送禮及其他一些特殊因素。

  四是“同案不同判”。“醉駕入刑”一年多來,我相信在深圳各基層法院甚至龍崗法院,都有一些因醉駕被判刑的案例,其中也不乏醉酒程度及醉駕情節與莫王松相同或相近的案件,而其他一些類似案件並沒有被免刑責,而是判處了數個月的實刑。一旦公開莫王松醉駕案的判決書,就讓公眾看到了法院的“同案不同判”,司法公正性就會遭到強烈質疑。

  要避免上述各種“秘密”暴露後給法院、法官和司法帶來的巨大危害,相關法院只能拼命“捂住”,不讓一審判決書公之於眾。孰不知欲蓋彌彰,越是刻意遮掩,越是説明自己“做賊心虛”。在法律上根本不存在的“秘密”,只能被公眾歸入見不得人的“私下交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