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農村信用環境應講求實效

時間:2012-06-13 10:18   來源:經濟日報

  在金融服務中,信用是規範借貸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如此。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既是基礎性工作,也應成為一項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程——

  浙江麗水成為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人們對其充滿了期待。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麗水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亮點之一,其已探索和努力多年,全市行政村信用評價面達到了100%。

  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麗水市動員各方力量紮實推進農戶信用資訊採集和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再加上農戶信用資訊數據庫的建立,金融機構和農戶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麗水市有超過14萬信用農戶共獲得116億元左右信用貸款。這不僅讓農戶真正得到了實惠,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了信用的重要性。

  在金融服務中,信用是規範借貸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如此。優化農村信用環境,需要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準,增強農牧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作為農村金融改革試點,按照總體方案要求,麗水市下一步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目標明確,就是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穩步開展社區居民、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構建“農戶、居民、企業”三位一體的信用資訊數據庫,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這不僅需要全面開展農戶、農村企業、農村經濟組織等涉農主體的信用資訊採集工作,加大非銀行信用資訊的採集力度,同時也需要促進工商、稅務、法院、社保、質檢、公用事業等部門社會信用資訊的依法共用。

  在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還要統籌兼顧金融機構信貸管理的實用性、涉農主體資訊採集的可操作性和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相容性和互補性,通過政府、銀行、涉農主體的聯手,實行資産評估、信用等級評價、授信額度評定的聯評,推動信用貸款、抵押貸款、聯保貸款的聯動,建立起農村信用資訊採集和評價系統的成果運用機制。同時,廣泛開展信用縣(市、區)、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四級聯創”。

  近年來,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實效。與此同時,央行也在一些地方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試點,展開建立農戶電子信用檔案、開展農戶信用評價、支援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工作。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為1.4億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評定了9300萬信用農戶,8100萬農戶獲得貸款,餘額達1.5萬億元;20多個省(市)100多個地(縣)開展了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而且央行2012年徵信工作將以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

  應該看到,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對於解決資訊不對稱和解決農戶貸款難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信貸風險得以有效防範,農民的信用意識得到提高,農村地區的信用環境進一步改善。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既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應該成為一項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事情,通過多方合力,科學、規範、合理地推進,使得借、貸雙方實現共贏,同時也能對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