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需要怎樣的“包容”

時間:2012-05-29 10:11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兩條消息讓我們對金融創新有了新期待。一是在26日召開的溫州金融綜合改革部際協調會上,再次傳遞出“支援創新、大膽探索”的信號;二是《關於推進證券公司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措施》已完成業內徵求意見,監管方明確表達了“在守住監管底線的前提下,包容失敗”的態度。

  創新是金融行業的永恒難題。由於天然的高風險屬性,金融領域自發的創新行為往往缺乏規範審慎意識,容易誘發金融風險。而監管方的過度管控,雖能保住“不出事”的底線,卻也容易陷入金融工具創新不足的窘境,使金融服務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步伐——以溫州金融改革為例,長期累積的矛盾讓當地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

  就我國現階段金融行業的發展瓶頸而言,有監管如何進一步完善的問題,但創新不足、體制老化、服務退化的情況更為突出。改革進入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敏感關鍵期,對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平衡度要求更高。正因此,這些“包容失敗”、“支援創新”的信號,既讓人看到關鍵領域堅定改革的勇氣,也顯現出對金融改革與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

  歷史上,幾乎每一種金融創新,都離不開反覆試驗、試點,再到推廣。今天已成為中小企業孵化器的創業板市場,起步之時不僅規模較小,很多地方也不規範,一度處於“朦朧和分割”狀態。歷經市場淘汰的“關停並轉”、法律制度設計與系統操作技術的不斷完善,最終才有了美國NASDAQ、英國AIM等創業板的輝煌。恰如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言,“創新是指新的生産函數的建立,也就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實行新的組合”,而“新的組合”能否獲得市場歡迎與監管認可,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試——也包括試錯。

  一分為二地看,創新中的“試錯”,是成本也是收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次試驗中就遭遇了“稻穀減産、稻草增産”的挫折。面對風涼話,他指出“雜交稻表現出了強大的優勢,至於優勢表現在谷上還是草上是技術問題,改進技術就可以表現在稻穀上了”,所以,試驗田“表面上看起來失敗,本質上是成功的”。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只有善於在創新中總結經驗、摸索規律,才能令“試錯”具有價值。

  話説回來,金融領域的創新失敗,遠比雜交稻的試驗風險要大。正是華爾街金融衍生工具無視風險的過度創新,直接誘發了美國的“次貸危機”,並進而觸發國際金融海嘯。一旦偏離理性判斷與專業分析,無序創新將面臨難以挽回的風險和代價。這也正是為什麼證券行業的創新雖須“最大限度地放鬆行業管制”,但前提還要“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溫州金融改革強調放鬆管制,卻又要嚴守監管底線。唯如此,才能避免影響改革進程的重大失誤。

  對證券金融行業來説,現在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春天。能否抓住這個機遇,珍惜金融改革共識,在“包容”的空間中開闢新天地,是檢驗改革者們的一塊“試金石”。(周人傑)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