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賴以生存的資源沒被污染

時間:2012-06-12 11:24   來源:鄭州晚報

  國土資源部統計表明,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佔全國糧食總産五分之一的東北黑土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一個並不為多數人了解的嚴峻事實是,支撐糧食産量的黑土層卻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裏減少了50%,並在繼續變薄,幾百年才形成一釐米的黑土層正以每年近一釐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層或將在幾十年後消失殆盡,東北這一中國最大糧倉的産能也將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6月11日《經濟參考報》)

  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可人類在進化和發展過程中,在精尖大腦的指揮下,卻一直在做著背叛大自然、破壞資源的伎倆,並在由“慢性自殺”代價而換取的享受中自鳴得意。中國的工業和科技發展較之於西方發達國家晚,發展的代價也更為慘重。為此,我國適時提出了科學發展的決斷,意在走出發展之初以環境換取GDP的誤區,朝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科學發展之路。

  為此,在科學發展的大旗下,全國上下群情激昂,積極響應。可我們非常清楚,如果沒有保護資源、呵護自然的意識和底線,所有呼應都只能是口號,破壞行動依然在繼續,只是有的在遮掩,有的在回避。

  國家一提科學發展,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轉型升級和産業轉移的嘗試。事實上,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是最為重要的,必須從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以及勞動密集型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的低窪中走出來,切不可為求發展速度而置環境和資源於不顧,而要走科研之路。這點,對於沿海發達地區而言,因多年的優勢,在積累了大量資金和成熟的市場經驗的基礎上,一些成長起來的大企業可以做到,也紛紛在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或許有人會説,目前尚處於踐行科學發展觀之初,難免走彎路。問題在於,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走彎路是允許的,而如果一開始就把方向搞反了,那就是南轅北轍。

  我們有必要反問一句,現在,還有多少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沒被污染?我們天天在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可除了人為地添加“毒素”之外,我們應該明白,食品的源頭,空氣、土壤、雨水的純凈都得不到保證,都已被污染,所生長和製造的食品能有保障嗎?(朱佳發)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