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定“六一”為促進教育公平日

時間:2012-05-31 10:0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應試教育、超前教育,已經成為快樂童年的最大殺手。教育公平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比如,義務教育均衡,孩子就可以不為擇校補習考證,可以更多地玩耍。

  六一將至,家長們忙著為孩子準備禮物,各級領導以身作則號召關愛兒童,社會各界也在探討如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童年。

  關愛孩子,就是關愛自己民族的未來,是人類共通的天性。當下中國的很多孩子,早已被稱為小太陽、小皇帝,集全家幾代人的寵愛于一身,生存狀況已得到極大改善,甚至開始擔心營養過剩、過度溺愛。但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兒童的生存狀況還存在很大差異。數千萬的留守兒童常年與父母異地分隔,無法獲得成長過程中必需的關愛和支援;還有一些孩子和大人一起掙紮在貧困線上,營養匱乏得不到很好的養育,得了大病無錢治療;少數偏遠貧苦地區,還有孩子翻山越嶺上學、餓著肚子上課。

  關愛兒童,我們需要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比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吃上飽飯,方便地就近入學,坐上安全的校車;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的校園,免受無妄之災的傷害,免遭不法分子的侵擾;把孩子從應試的書山題海中解放出來,更多接受美的熏陶、愛的教育……

  不過我認為,對孩子來説,最重要的是公平地接受好的教育,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教育公平。

  教育的重要性,已無須贅言,任何關心未來有希望的民族,都會特別重視教育。在大部分人已經解決了生存和溫飽問題之後,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成了社會公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所謂教育公平,就是要保證每個孩子無論出身、戶籍、貧富,都能獲得平等受教育機會,享受均衡的教育資源。

  然而,教育這個最需要公平的領域,卻成了很多家長心頭最大的焦慮。經過黨和政府近年來反覆宣示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我國的教育公平有了一些推進,但教育領域的不公平還比較普遍:同一個學校讀書的孩子,只因為戶籍不同,有的可能不得不返回陌生的戶籍地參加高考。城鄉教育投入和基本設施仍有很大差距,偏遠地區小學和城市“超級校”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同在大城市,哪怕只有一路之隔,辦學條件也可能天差地別。教育資源越來越集中,使瘋狂擇校成為常態,就近入學成了最後的無奈選項。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不斷交費、排隊,孩子上學成了父母拼財力、拼關係的戰場。當前,應試教育、超前教育,已經成為快樂童年的最大殺手。本該盡情玩耍的孩子,要上奧數、學英語,上各種特長班,掌握大量死記硬背的知識,被學習重擔壓彎了腰。這表面上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問題,背後仍是教育的不公平。如果教育資源實現均衡分配,學校沒有好壞之分,至少差距不要那麼巨大,只有遠近之別,應試、擇校就徹底失去了土壤。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最人生公平的起點。地域、出身、貧富,可能是個人無法選擇的,教育就成了改變命運的最重要出路。如果通過教育實現上升的通道被堵塞,不公平感會格外強烈。從小遭受不同待遇,不僅影響個人的自由發展,也會在孩子心裏埋下不公平的種子。即便在各方面受到“照顧”的大城市孩子,也未必願意安享這種優待,而更希望在公平的環境下展開人生競爭。教育不公平,甚至已經嚴重到製造群體分裂、影響社會穩定的程度。

  教育不公平,似乎人人感同身受,深受其苦,卻還很少看到徹底改善的好途徑好辦法,而且又有更多的人被裹挾其中。其實,一些成功消除“擇校”焦慮的地方的經驗表明,推進教育公平,並不是條件不具備,而是有些部門不作為,甚至樂見這種不均衡保持下去:一來可以顯示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享受被求著的優越感,二來可以借此漁利,獲得額外的好處。在這種失職和精細算計之下,教育公平與民眾的期待還有不少差距,教育不公平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中央多次明確要求,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可見,促進教育公平,保障每一個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權力,首先是政府的責任。為了體現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顯示我們對孩子的責任,不妨把每年的“六一”兒童節,確定為促進教育公平日。這至少可以提醒我們,教育公平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能坐視不公平與一代代的孩子一起長大。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