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建立一個公開舉報平臺?

時間:2012-06-12 11:25   來源:合肥晚報

  今天上午,2012年合肥食品安全宣傳周在市府廣場啟動。不少市民來到現場,零距離和專家接觸,了解、諮詢食品安全知識。據了解,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活動週期間,農業局、畜牧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等部門將開展食品安全系列主題活動。 (詳見本報今日5版)

  談及“食品安全”,人們首先便會聯想到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危機事件: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膠囊……無論你選擇在意或者不在意,問題畢竟現實地擺在那裏。除了極少部分人對自己身體的抵抗力極度自信外,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擲出窗外”的衝動。

  一次次危機早已説明,每個人都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受害者。對此,“擲出窗外”網站的創辦人吳恒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表述:“易糞相食”。何謂“易糞相食”?就是每種食品的生産者都清楚自己製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絕對不吃。但問題在於,你可以不吃自家的饅頭,但你總要吃別人家大米、打別人家醬油、喝別人家奶粉吧。

  民以食為天,要想食品安全這片天重歸蔚藍,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監督制度。這個制度,必須能夠調動一切積極性,切實地將公眾監督引入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舉報投訴,即是將公眾引入監管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就目前來看,其作用還只是“引入”。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出臺的《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試行)》為例,《規定》雖然週到,卻遺漏了的一個關鍵的問題:如何才能保障相關部門盡職地履行調查責任呢?

  食品安全問題,具體到一個個投訴,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個關乎個人利益的小事,如何對待卻高度依賴相關部門及個人的熱情和態度。如何避免舉報熱線外熱內冷(公眾的熱情遭遇接待人員的冷處理)?就上述規定來看,其監督者還是來自上級,歸根結底,這仍是一種系統內的監督。而這種自己人監督自己人的方式,其效率如何?想必無需贅述。

  所以,要使《規定》能切實執行,必須有一個公開的窗口,讓每個人都能看見監管部門的作為,或者,不作為。在如今的技術背景下,這樣的努力似乎並不困難。比如,建立一個統一的公開網路平臺,記錄並公開每條舉報資訊,同時,迫使相關部門定期公佈調查結果,以及舉報者的反饋和評價。(李后祥)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