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上的英雄與路邊鼓掌的“狗熊”談談

時間:2012-05-31 10:03   來源:工人日報

  臺灣女作家劉繼榮的一篇博文近日在網上熱傳。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她上中學的女兒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中等,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劉繼榮開玩笑地對女兒説:“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説,“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劉繼榮試圖講述一個道理:人生有許多種選擇,成為英雄固然意味著成功,但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也並不就意味著失敗。

  我不確定“坐在路邊鼓掌”會不會是這個丫頭真實的人生理想,我只想套用韓寒同學的格式説:我想和路上的英雄和路邊鼓掌的“狗熊”談談。我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你不立志成為英雄,你也不必立志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

  人生能自由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而自由選擇的人生無所謂成敗。但我這裡要談的不是那些關乎選擇自由的可能性,而是令人難堪的各種“不可能性”。在一個不對稱競爭的環境裏,有些比沒有理想和追求更令人不堪的事情正在發生。比如,有些人在心安理得當“屌絲”。

  如果你不懂什麼是屌絲,你一定懂他的對立面高富帥。如果你對高富帥不陌生,那麼你一定聽説過“官二代”、“富二代”。如果你恰恰出身卑微,那麼,你一定知道那些讓你羨慕嫉妒恨的高富帥大多是“官二代”、“富二代”。

  你真的心甘情願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嗎?

  這仍然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有那種在生死瞬間救人于水火的英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比如“最美教師”張麗莉,“鋼鐵戰士”高鐵成……他們出身平凡而在一瞬間釋放出那種對生命的悲憫情懷,我更願意理解為這個時代的平民情懷。

  父母們逼迫孩子們寒窗苦讀,是期待他們成為另一種出人頭地的“英雄”——有優勢的社會地位、優裕的經濟收入、優越的職業崗位,他們叫做成功人士,也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寫到這裡,我忽然沒有主張了——我本來想談談“是金子總會發光”這樣的道理,可是我一想起屌絲就無語了。我本來也想談談“條條道路通羅馬”這樣的哲理,可是我忽然想到一篇題為《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52-2002)》的論文。文中提出,195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學和蘇州大學生源中,平民子女所佔比例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高等教育並沒有改變社會結構,而只是延續和強化了既有的社會分層。有人就此評論認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阻擊了一部分平民子弟,就業不公再阻擊一部分的話,一個寒門子弟要想出頭,要跨越多少障礙?”

  我無意指責什麼。在一個社會階層超穩定的時代,教育或就業領域的許多不公平,其實大多並非由直接的腐敗導致,而這比赤裸裸的腐敗更令人憂慮。當下,比教育更迫切的問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代人成長、發展的人文生態和制度環境。

  如果存在這樣一種力量或安排,使得人人生來就被預設命運,那麼,我們如何給孩子們解釋理想、奮鬥、幸福、快樂或其他自由成長的話題?

  現在,流行談論“改革的頂層設計”。其實,與其泛泛而談教育的弊端,不如先審視教育的“上游”及“下游”。就教育的上游來説,我期望社會不要再將“望子成龍”的理念強加給下一代中國人了。就教育的下游來説,我期待政府的決策能讓孩子們有更多通往幸福與自由的道路可以選擇。

  不能指望一切公平、正義以及合理、科學的環境都由政府來打造。何懷宏在《中國的憂傷》一書的前言裏説,“我們要努力讓我們的心態(對人和處己的心態)和生態(社會和自然的生態)都健康起來,美麗起來。然後,我們才能指著這塊從我們篳路藍縷的先人就開始世世代代生於斯、長于斯的土地説:‘看,這是我們美麗的中國’。”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