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價格不是檢驗“三公”公開成效的標準

時間:2012-05-30 10:23   來源:揚子晚報

  近期,在中央明確表態公款禁購高檔煙酒後,多年來“只漲不跌”的國內高端白酒價格開始“退燒”。白酒“標桿”飛天茅臺酒市價大跌500元以上,其他白酒大跌一兩百元的也不少見。專家表示,應劃定“高檔”價格水準線,讓公款消費標準有個“譜”。(5月29日《京華時報》)

  報道中有專家分析稱,本輪酒價下跌,一是目前公款成高端酒類消費重要力量,禁令將直接衝擊這些高檔白酒銷量;二是公款禁止消費高檔白酒,導致各種投機資本外逃,這讓“虛高”的酒價回落。高端白酒價格應聲下跌,這是好事,説明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有必要給出的善意提醒是,在三公公開的問題上,不應過分糾纏于平抑白酒價格等細枝末節的問題,更不能將茅臺等高端白酒價格下跌的程度,當成檢驗三公公開成效的參照標準。

  現在,儘管有了詳盡的細化要求,但中央部委“三公經費”公開仍未能做到足夠的細緻,讓公眾全然看懂;而且,截至到目前,省級政府曬“三公”,無論是速度的表現,還是細化的程度,都未能做到看齊中央部委。時間短,任務重,兩年之後,各個方面全面公開的三公經費,能夠做到讓公眾看得懂嗎?能夠讓公眾全然滿意嗎?

  現實面前,和全面的三公公開相比,階段性的白酒價格回落,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成績。一方面,正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因為缺乏細緻嚴格的標準,當前三公公開中“不宜公開”的部分,被巧妙地“隱藏”在其他項目中的情況,已是公開的秘密。另一方面,在缺乏足夠細緻的使用説明和詳細解釋的情況下,即便公開具體細化到項級、款級科目,公眾依然可能看不懂,更遑論監督。所以,明確和規範公開標準,是第一步:統一的表格只是載體,更要詳盡明確公開範圍和公開程度;與此同時,在相關説明和解釋中,一定要交代清每一筆款項的用途和去向。

  在既定的“時間表”框架內,制定全面曬“三公”詳盡的規則,進一步明確相關問責懲戒機制,相關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此過程中,相關方面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平抑白酒價格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分清主次輕重,更不能簡單到將茅臺價格的漲跌,當成檢驗三公公開成效的標準。(李記)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