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拔苗助長”的理想與現實

時間:2012-05-30 10:23   來源:燕趙晚報

  近日,教育部發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徵求意見。其中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指出,“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教育部表示,實施《指南》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5月29日《今日早報》)

  這份《指南》遵循了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是家長與幼兒園教育孩子的重要參考。出臺《指南》的初衷雖好,但未必有其存在的教育環境。

  盡人皆知,對幼兒進行拔苗助長式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不應該也不科學。但是,一旦具體到自家孩子的教育,所有的理性與常識,都會被現實衝擊得無影無蹤,時下的家長和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因為有其特定的土壤和環境。

  讓拔苗助長式超前教育生命力旺盛的土壤是什麼?從淺層次看,是望子成龍的家長普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從深層次看,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局限以及分配不均。孩子能上好初中,才能上個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學;而能否順利上一溜好學校的前提就始於幼兒園。

  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上小學、初中一般是遵循劃片兒、免費入學的原則。但是在很多城市,一些有著優質資源的名校,卻屢屢上演小升初考試和擇校大戰,其悲壯程度絲毫不遜色于硝煙瀰漫的高考。諸如推優生、特長生、共建生、條子生等涉嫌擇校的方式呈擴大趨勢。前幾天,濟南外國語學校小升初考試開考,濟南市近萬名報考者進行了語文、數學、英語及英語口語測試,爭奪800個錄取名額,錄取率僅為8%。這讓家長感慨:小升初比高考還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誰家幼兒的父母敢信奉教育部的指南,讓孩子6歲前只是學會10以內加減即可?如此,別説好點的小學門檻難以逾越,即便進入小學,也將因為基礎太差輸在起跑線上。假如哪家幼兒園教育幼兒,只是蹦蹦跳跳的玩樂,而非幼兒園教學內容“小學化”,勢必被市場淘汰。所以,倘若《指南》施行,首先要反對的,恐怕就是家長與幼兒園。

  對諸多家長而言,對自家幼兒拔苗助長,拼的是未來。雖然未來不可測,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基本心態。這真個是:都雲家長癡,誰解其中味?

  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式的教育,不管盲目還是急功近利,只要是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只要是近乎苛刻的小升初選拔考試不改變,只要是以成績論孩子好壞的畸形評價思維存在,嚴禁拔苗助長的《指南》,只能是個擺設,毫無用處。(惠銘生)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