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畢業生 今年找工作,這幾大就業新趨勢必須掌握

來源:新華網

2017年12月20日 09:16:00A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王瑩)畢業好不好找工作?估計不少人的答案是“不好找”。日前,教育部公佈消息,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與去年的795萬人相比,畢業人數又創新高。當下,求職季在各地火熱展開,大家找工作都看重什麼,今年的就業形勢有哪些新趨向,畢業生們都需get到。

  薪酬待遇雖重要,但不再是最重砝碼

  正值畢業求職季,學生們穿梭在招聘會和求職網站之間,面對海量的工作機會,他們會選哪個?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高校1049名大學生,對“什麼影響了大學生擇業”進行問卷調查。84.12%的受訪者認為工資福利是擇業重要因素,67.38%、62.37%、61.52%的受訪者分別認為工作環境、個人興趣、行業前景等因素會影響他們擇業。

  從調查數據可見,工資福利目前依舊是影響畢業生擇業的首要因素,但與前幾年的數據相比,眾多因素之間的比例在逐年縮小,工作環境、個人興趣以及行業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畢業生們的選擇。

  這一判斷,也獲得了業內人士的支援。分析今年的就業現狀,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經曉峰認為,當代95後畢業生在就業選擇問題上比較自立、自我,與傳統觀念相比,“薪酬絕非他們的第一選擇”。他們更看重是否適合、有無興趣等,往往將多重因素視為考量依據。比如,95後可能對企業領導人十分看重,認為“找好找對老闆”很重要,因為這是企業文化的標誌所在。在新一代求職者眼中,用人單位是否具有品牌效應,甚至有無偶像氣質,乃至能否人文關懷等,都對就業具有決定性意義。“總之,比起薪酬,情懷、感情等軟性要素同樣不可或缺——這其實也是關於就業更為成熟的思維和想法。”

  不再唯北上廣深論 有工作也要有生活

  很多年裏,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一直是畢業生們求職時的第一工作地選擇。近幾年,因為很多現實原因,“逃離北上廣”的現象漸漸增多,“不當北漂、滬漂,回家鄉施展抱負”成為很多畢業生的真實想法。

  在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推出的“什麼影響了大學生擇業”問卷調查裏,80.11%的受訪者表示擇業時會關注工作所在地與家鄉的距離。通過對比就業數據,經曉峰也給出了同樣的判斷:應屆生將上海等一線城市作為就業首選地的比例正在下降。一方面,國家西部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激勵,促進更多大學生奔赴基層建功立業;另一方面,長三角、中西部等地區的二三線城市發展很快,出臺人才計劃和方案也頗具吸引力。

  的確,國家的産業梯度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地域分佈結構都在轉變,隨著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競爭成本增高,人才溢出不可避免,與此同時,其他城市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為青年發展提供包括落戶、住房等在內的多重優質保障,自然,溢出的人才就會向那些脫穎而出的二三線城市轉移。理性擇業、務實從業,才能實現“高品質的充分就業”。跟著專業走,跟著生活走,更理性考慮自身對於未來生活的期望,成為年輕人選擇“地點”時的重要參考。

  去廣闊基層就業創業成為很多人的新選擇

  在12月6日召開的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路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強調,要唱響基層就業“主旋律”,積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曾經,畢業後去大企業大公司是很多人的選擇。這幾年,這一趨勢發生改變,大型企業的就業率有所回落,去基層一線就業創業的比例逐年增長。

  這一趨勢在全國多個省份得到體現。廣東省教育廳連續兩年發佈數據顯示,2015年,廣東省共有49.35萬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到基層就業39.01萬人,佔畢業生數的79.06%。2016年,廣東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53.5萬人,超過八成在基層和非公有制單位就業。

  這幾年,包括湖北、山西在內的多個省份,通過出臺多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在湖北,縣以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新錄用為公務員的,試用期工資可直接按試用期滿後工資確定,到艱苦邊遠地區的可以高定級別工資。到農村基層急需緊缺專業、行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照規定給予一次性安家費補貼等。在山西,到農村急需緊缺專業(行業)就業,可享專項安家費;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可破格晉陞職稱;到縣以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工資將“高定”;基層項目服務期滿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可加分、優先錄取;有機會享受導師制培養並列入“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

  有創意有熱情有政策 畢業就去創業

  這幾年,創業持續高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給了很多有夢想有幹勁的年輕人以舞臺。大學畢業後創業,也成為不少人的新選擇。在12月6日召開的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路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強調,要匯聚創新創業“新動能”,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場地、資金、服務等方面投入力度。

  在武漢,素有“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東湖高新區發佈“大學生政策十條”,包括每年安排不少於300萬元設立“光谷獎學金”,對創業者現金出資按比例無償資助,發放“人才住房券”……

  在山西,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每帶動一人就業,將給予最高1000元的補助。

  在黑龍江,省政府投入2億元,成立全國首家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公司,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服務,最高可貸款10萬元。

  在安徽,對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並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不少於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

  在北京西城,本區戶籍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在轄區定點培訓機構參加免費創業培訓,培訓合格後可以申請1000元培訓補助;成功創業一年後可以申請5000元創業獎勵。經創業服務平臺幫助實現創業後,可以享受每年2萬元房租(工位)補貼。在創業期間,根據貸款的額度、招用失業人員的數量,可以享受全額或50%的貸款貼息。

  多地出臺的豐富多樣的創業優惠政策,為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夢提供了堅實保障。在今年9月8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介紹,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1.6%的水準近一倍。面對就業大潮,如果你有夢想有點子有熱情有幹勁,去嘗試創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責任編輯:葛新燕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