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打壓“統派”撕裂臺灣 民進黨開啟清算惡鬥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2月25日 10:39:00A

  臺灣“立法院”5日審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立法院長”蘇嘉全(右)敲槌宣佈通過。(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美國《世界日報》23日發表社論説,臺灣最近因“檢調”單位搜索新黨青年軍王炳忠等四人,儼然如“白色恐怖”復辟,鬧得沸沸颺颺。名義上傳訊證人的行動,卻變成抓嫌犯,引發“臺灣安全”、“轉型正義”是否變成清算惡鬥“統派”政敵的爭議。

  文章摘編如下:

  臺北地檢署及臺灣“調查局”人員持“三票一書”(傳票、拘票、搜索票及約談通知書),于拂曉時分前往王炳忠等人住處強行搜索,王拒絕並以臉譜網現場直播,遭檢調製止,並帶回訊問至次日零時,無具體事證,四人先後被請回。

  偵辦案件,首重程式正義,臺灣“檢調”單位在本案做法事前魯莽,事後相互推諉,徒留話柄。媒體質疑,王等人只是為配合證明,卻先被搜索,並不妥當。搜索、拘提,也不符比例原則。當事人要求律師在場被拒,也引發質疑,緘默權及選任辯護人的權利應受維護,卻都在本案中蕩然無存。

  這件風波,臺灣輿論紛紛為王炳忠等人的待遇仗義執言,質疑“檢調”做法。因為這關乎是非和原則,“臺灣安全”規定含糊籠統,很容易成羅織人入罪的便門。王炳忠案正暴露“檢調”雖無法理直氣壯,卻仍以“臺灣安全大旗”自認處理王案符合比例原則。

  媒體喧騰,加上律師公會也表達不滿後,臺灣“法務部”、“檢調”舉行記者會或發新聞稿澄清,堅持所有行動都“合法”。便宜行事雖“合法”,但事後解釋卻令人不信“執法”態度公正,或背後沒有曲意迎合民進黨當局的政治動機。

  民進黨以“轉型正義”為名對國民黨開鍘,雷厲風行,國民黨招架無力,黨産盡失,淪為在野弱黨。新黨雖沒有黨産,卻是毫不避諱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政黨,臺灣“檢調”若坐實新黨“媚共通敵”,國、新兩黨都將淪為“不義”或被“染紅”。民進黨批“白色恐怖”,如今二度執政,做法卻未嚴守程式正義,有如當年“白色恐怖”翻版。

  當搜索約談行動受爭議時,臺北地檢署及蔡當局又針對“轉型正義”兩大項目展開大動作,一是由北檢事務官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清查黨産交易紀錄;二是由臺灣“內政部”宣佈,與“中華民國婦聯會”的“行政契約”破局,“內政部”立刻撤免婦聯會主委辜嚴倬雲、副主委葉金鳳職務。

  臺灣內政部對待婦聯會手段太過粗糙,又操之過急。婦聯會願捐給臺灣財政部門312億元台幣(約10億美元)作公益,成立婦女福利基金會,但臺當局“內政部”要求監督與官員進駐,造成雙方拉鋸。原可經社會公議、相關部門討論,”內政部“卻以“正義”之姿關閉協商大門,等著“黨産會”幾天后判定婦聯會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再下殺手锏。原本可溫和處理婦聯會轉型,也兼顧婦聯會的歷史貢獻,臺當局“內政部長”葉俊榮卻急著政治表態,親上火線批鬥婦聯會。

  葉俊榮人身攻擊婦聯會主委辜嚴倬雲(辜振甫夫人),“強勢領導,又不能直接面對問題”,喻諷她就是阻擋“轉型”的大石頭。他更醜化婦聯會是“背後捉摸不定、反覆無常的組織”,“婦聯會還維持‘官夫人’那樣的封閉,以及活在‘大宅門’的想像,外界也一直以為他們還在做善事……”葉俊榮把婦聯會領導、組織形容得這麼不堪,婦聯會如不認帳,將來必循法律途徑解決,就很難善了,有違尊嚴“轉型”的期待,臺當局也給人趕盡殺絕的觀感。

  學者指出,“轉型正義”最可能發生的後遺症,是新的政權為達政治目的,不惜一切,以“正義”之名假“法律工具”和行政力量,清算對手,最後結果,社會對立撕裂,紛亂不寧。民進黨正走向這條不歸路,不知回頭。

責任編輯:李傑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