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促進兩岸“心靈契合”是習近平對國家統一理論的新發展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10日 22:45:00A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這是習總書記對國家統一理論的新發展。

  一、當前推進兩岸關係亟需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要求建立在精準掌握兩岸交流現狀基礎之上

  兩岸交流終究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需要兩岸同胞物的交換,更需心的溝通。只有兩岸同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同心同德,兩岸關係才能相向而行,兩岸才能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攜手共圓中國夢。

  事實上,自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在兩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不斷深入發展。1987年底,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不斷深入,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歷史性突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主流民意。尤其是,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深刻認識到,“臺獨”是條走不通的死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康莊大道。

  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兩岸交流不斷深入,兩岸之間長期隱藏的“信任赤字”逐漸浮上臺面,如同一堵“心墻”,阻礙了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深化。目前的突出表現為部分臺灣同胞對大陸、對兩岸交流、對統一等重大問題的認知仍存在很多盲點與誤區:一是對大陸的認知存在嚴重盲點與誤區,或認為大陸非常落後而存在強烈心理優越感,或對大陸快速發展存在嚴重失落感與不平衡感;二是對發展兩岸關係存在不安全感,或擔心加強兩岸聯繫會影響自己切身利益,或擔心加強兩岸聯繫會讓“臺灣主權”受損;三是對兩岸為何統一、如何統一缺乏深入的正面思考,因而對統一存在消極甚至抵觸情緒。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固然與兩岸長期隔絕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臺獨”分裂勢力長期故意“加高”、“加固”這堵“心墻”。他們長期醜化大陸、歪曲兩岸交流、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反對兩岸統一,所謂“天然獨”其實由他們一手炮製。目前,他們仍在繼續全面“去中國化”,妄圖篡改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法律與現狀,其根本目的完全是為了一己私利。只有所謂“臺灣認同”越高,中國認同越低,他們的選票基礎就越牢固。他們奪權後又可獲得更多經濟、文化、社會等利益。李登輝、陳水扁過去所作所為已證明一切。

  目前,島內民眾在統“獨”選擇上“維持現狀”成主流;政黨競爭中“賣臺”成綠營攻擊藍營利器;選舉時,藍營不敢公開“反獨促統”,甚至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不敢講太多。這種趨勢導致臺灣社會日漸“保守”,長期困守“維持現狀”而不思進取,即或想進取也找不到正確方向,讓臺灣長期深陷窮與亂的惡性迴圈,在地緣格局中越來越邊緣化,連帶臺灣同胞長期磋砣時光,浪費機會。同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常受到干擾,兩岸和平統一長期被污名化。

  正因此,無論是基於臺灣前途與臺灣同胞切身利益,還是兩岸關係發展,加強兩岸同胞之間的溝通、了解、理解與尊重,實現心靈契合,以化解部分臺灣同胞的“心墻”更顯重要。

  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需有正確途徑——達到要求應精準掌握靈活運用兩岸關係發展規律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不僅體現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更體現在國家完全統一時。因為我們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這應需要正確的路徑與方式,需要更精準掌握並靈活運用兩岸關係發展規律。

  首先,必須築牢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為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創造良好的政治保障。兩岸交流的寶貴經驗證明,“臺獨”沒有和平,分裂沒有穩定,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事實上,兩岸交流經驗早已證明,任何“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違背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阻擋的歷史激流,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是臺海穩定的最大隱患。因此決不能容忍國家分裂的悲劇重演,決不能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只有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

  其次,必須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充分的物質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夢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有堅實物質基礎,更需有堅實的兩岸共同利基。為此,習總書記站在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指出: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要通過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共同促進民族經濟繁榮發展,維護和擴大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要不斷為人民造福,讓兩岸同胞共用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要努力擴大兩岸同胞的受益面與獲得感;大陸願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要為臺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十九大報告更宣佈,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再次,必須增強兩岸同胞情感認同,為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充分的心理基礎。只有兩岸同胞彼此認同都是一家人,才可能胸懷共同奮鬥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兩岸同胞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感,不斷增強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使命感,才能真正成為不可割捨、相互扶持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真正具有旺盛的生機活力。只要兩岸雙方都能從兩岸同胞一家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什麼問題都能夠解決。針對兩岸歷史問題,,慰平心理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親情不僅能療傷止痛、化解心緒,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兩岸同胞要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大陸理解臺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臺灣同胞也需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兩岸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之,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為當前兩岸形勢所亟需。要想達成該目標,共同的政治基礎、物質基礎與心理基礎,三者缺一不可。政治基礎決定兩岸關係性質,物質基礎築牢兩岸關係基礎,心理基礎引領兩岸關係方向。目前,經過兩岸同胞長期共同努力,兩岸共同物質基礎雖已非常豐富但仍有廣大拓展空間,“臺獨”分裂勢力即使再瘋狂也不敢公開反對;兩岸共同政治基礎雖已確立但還存在反覆,尤其是“臺獨”分裂勢力一再妄圖打破該局面,但在兩岸中國人堅定的意志、堅定的信心、足夠的能力面前,“臺獨”分裂勢力所做一切都是徒勞;兩岸共同的心理基礎原本不是問題,但經過“臺獨”分裂勢力長期蠱惑,讓部分臺灣同胞對大陸産生了高大“心墻”,對大陸、對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心存疑慮,這正是當前兩岸中國人需嚴肅面對並共同克服之處,當然也應是今後對臺工作的“攻艱”點。當然,要想實現“攻艱”突破就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把握節奏,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避免不必要的波折;二是充分發展壯大大陸,讓兩岸中國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進程的理論、道路、制度、文化更有信心,更自覺地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黨朝勝,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