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二十屆京臺科技論壇側記:在這裡感受前沿的魅力

2017年09月14日 08:5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科技就是講創意,講尖端。20年來,京臺科技論壇始終聚焦科技,充滿動能。”談及參加論壇的感受,臺灣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這樣回答。

  9月8日至9日,第20屆京臺科技論壇在北京舉行。京臺兩地相關部門、工商企業界與科技界代表400余人參加了活動。圍繞“融合發展,共同繁榮”的主題,代表們在峰會、分論壇、産品展示等環節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碰撞智慧火花,洽談合作意向。

  話題緊跟時代腳步

  “現在講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於我們企業來説,就是能夠實現在一個地方註冊公司,享受這3個地方的資源,審批手續、物流、交通等都會更便捷。”作為在大陸打拼數十年的臺灣企業家,寶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李道直截了當地向在座的臺商點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給大家帶來的商機。

  作為20個分論壇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論壇結合發展熱點,為臺灣科技類企業在大陸的投資發展答疑解惑、分享經驗。類似的情景也發生在其他論壇中。

  例如在“一帶一路”專題論壇上,兩岸嘉賓對京臺兩地的科技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機遇和挑戰等作了分析;在京臺金融合作論壇上,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監鄭博宇表示,由於金融體制的不同,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時仍然會遇到融資難問題,希望大陸在金融政策方面能出臺更便利的舉措。在京臺科技創新與智慧城市論壇、京臺科學城合作論壇、青年論壇、鄉村論壇……兩岸代表圍繞著科技要素展開了一系列討論,期間有不少真知灼見。

  智慧展示吸引目光

  “您好,有什麼可以幫您?”話音剛落,記者被身旁的一台智慧機器人吸引住了:藍白色相間、身體狹長,臉部有一個透明罩,乍看之下像穿著太空服的宇航員。這是一台可以對話的機器人,身體腹部有收集和播放聲音的功能,聽到觀眾的提問時他會閉一下眼睛作思考狀,然後進行回答。如果回答不了,它會説:“抱歉,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答案。”這一場景逗得觀眾開懷大笑。

  除了智慧機器人,現場還有諸多科技産品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比如3D煎餅列印機,該機器通過藍芽與平板電腦的連接,可以在系統裏選擇卡通人物、人像、特定塗鴉等圖案,之後機器就會按照圖形要求,“畫”出了一個帶著奶油蜂蜜味兒的煎餅。還有像利用LED光照進行無線通信的産品、物聯網晶片等,也都受到大家的關注。

  先進的産品是科技,完整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也是科技。在智慧製造分論壇上,臺灣臺達集團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遊文人針對當前電子産品更新快、週期短的現象表示,臺達集團推出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能將各種製造和檢測設備、分析數據共用,讓中小型科技製造企業根據需求快速換線、彈性生産。

  促成合作成果落地

  在江蘇宿遷啟動“臺商走電商”,支援臺資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幫助臺資企業利用中歐班列,把商品銷售到中亞和歐洲……在論壇峰會的致辭中,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還例舉了近年來大陸為臺商服務的多項舉措。他表示,上個月,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等5個方面共22條政策舉措,將幫助臺資企業與內地企業享有基本同等的待遇。

  在此次論壇上,不少嘉賓都提到兩岸企業家應該聯合打“亞洲盃”“世界盃”,就是希望有更多合作之意。而在活動現場,北京懷柔科學城與臺灣雲計算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北京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與臺灣電電公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便是成果落地的體現。同時,北京市臺辦在論壇上發佈了5項惠臺新政策,提出讓臺胞在北京創辦企業時簡化手續,參加社保、辦理公積金及享受醫療服務方面與北京市民擁有同等待遇。

  而在科技人才論壇、人才發展論壇上,兩岸嘉賓們也都為如何讓企業留住人才這一重要生産力而建言獻策,力促深化兩岸科技人才交流,共攬海外精英。

  “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形式多種多樣。除了臺商直接在大陸進行投資,一些技術有優勢的臺灣企業也可以用技術要素與大陸的資本優勢、土地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結合,更好地實現強強聯合。”採訪中,臺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江丙坤這樣表示。

  本報記者 柴逸扉 文/圖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