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商大陸“淘金”:“從東到西”尋機遇

2017年04月07日 13:1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4月7日電 題:臺商大陸“淘金”:“從東到西”尋機遇

  中新社記者 丁思

  四年前,在廣東工作16年的臺商吳興隆打算返回臺灣,將甘肅作為“告別”的最後旅程。偶然的機遇,讓吳興隆選擇留在西北創業,幹起了園林綠化工程。

  改革開放初期,臺灣企業開始奔赴大陸投資辦廠,開放的東部沿海地帶成為臺商的“集聚地”。1997年,27歲的吳興隆獨自來到大陸闖蕩,就職于廣東惠州一家外貿企業。

  “20世紀80年代末期,第一批臺商涌入大陸。與同期的臺灣相比較,當時的東部沿海投資環境並不理想,整體經濟落後,但能感覺到它正在日益發展。”吳興隆説,“如今的大陸經濟快速飛躍,想像不到的快速”。

  隨著經濟發展,沿海地區人力、資源成本日趨增加,大陸本土企業的壯大讓臺商“倍感競爭壓力”。2000年後,越來越多臺企開始“東出中移”,轉戰至大陸中部地區。

  沒有尋到合適的機遇,吳興隆計劃回臺灣。離開之前,他去甘肅旅遊,拜訪西北的老朋友。

  常自詡為“南方人”的吳興隆沒想到此行讓他留在大陸西北。“我看到西北日益發展,而園林綠化這塊尚處於空白,有非常好的商機”,2013年年底,吳興隆和朋友合資成立公司,與蘭州新區綠地集團達成合作協議,並承擔蘭州市區的部分市政綠化。

  與吳興隆的“巧合”不同,蘭臺序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宏政則是“有備而來”,西北地區競爭壓力小,當地産業提升的需求大,“一帶一路”等要素是他看好甘肅的機遇點。

  1997年來大陸考察的陳宏政,最初的角色是企業管理顧問,協助大陸的臺企做長效運營模型戰略規劃,進行全方位運營體系診斷。

  隨著臺灣技術轉移,陳宏政開始涉足數控機床、汽車器械、工具機等設備加工,足跡遍佈東莞、深圳、上海,並進駐鄭州、洛陽,目前在煙臺、哈爾濱也有項目合作。

  2015年底,陳宏政來甘肅,“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讓他決定在蘭州投資設廠。他説,如果生産的設備能在蘭州落地,産品可以直接從鐵路運往中西亞、歐洲市場,成本大幅降低;此外,甘肅企業還有自動化升級、整改,設備需求等,機遇眾多。

  甘肅省臺辦主任王鋒介紹,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20多年,每年都有臺胞臺商來甘肅投資興業,多方位推動隴臺文化、經貿、科技、衛生等多領域交流。2016年隴臺人員往來6萬人次,較2015年增長20%。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東出西進”成為臺商創業的新風向。

  已在甘肅打拼26年的臺商王茂松説,甘肅迎來了比以前更好的區位優勢,不僅節省了物流成本,更為企業“向西發展”帶來無限機遇。他建議臺商“換位思考”,考察中西亞、歐洲市場的真實需求,再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向西部進發”。

  甘肅2016年共簽約臺商投資項目34項,實際到位投資額10.2億元人民幣,增資項目3項,新增臺資企業9戶,與2015年比實際到位資金和新增臺資企業分別增長190%和125%。目前,甘肅省累計登記臺資企業300余家。(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