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公益志願者愛心接力 江蘇籍臺灣老兵魂歸故里

2017年03月29日 09: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公益志願者愛心接力江蘇籍臺灣老兵魂歸故里

  發喪前,王思敏率眾親人聲淚俱下祭拜終於回家的老父親。 朱志庚 攝

  中新網南京3月28日電 (記者 朱志庚)“爹啊,我的爹啊……”王思敏老人哭天搶地呼喚著自己的父親,70多年的分別,第一次見面,迎接來的卻是父親王世訓的骨灰。近期,在海峽兩岸眾多公益志願者的幫助下,備受關注的臺灣老兵王世訓的骨灰終於回到其老家江蘇豐縣落葉歸根。3月27日下午,王世訓的骨灰得以入土,與先他而去的妻子合葬。

  27日,悲愴的嗩吶聲回蕩在王溝鎮蔣單樓村,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以及親朋好友們紛紛來弔唁這位歸來的“臺灣老兵”。此時的王思敏百感交集,緊緊握著臺灣志願者劉德文先生的手,淚眼婆娑地連連道謝,感謝其圓了王家幾代人的夢。下午發喪之時,王思敏拖著病體與親人們一次次的跪拜,悲傷的哭泣聲無不讓在場的民眾為之落淚。

王思敏緊緊拉住劉德文的手,感謝王家的大恩人。 朱志庚 攝

  王思敏緊緊拉住劉德文的手,感謝王家的大恩人。 朱志庚 攝

  三華里之外張藥鋪村92歲高齡的徐厚仁老人,儘管年事已高身體虛弱,愣是讓子孫們用輪椅推著趕到了現場,再來“看望”一下兒時的玩伴。“當時我們兩人一起參加豐縣曉風劇社,經常在一起演戲、貼大字報宣傳抗日。”徐厚仁顫悠悠地向記者講述,當年在豐縣淪陷後,曉風劇社組建了6個抗日宣傳隊,自己與王世訓同在第四隊,自己是隊員,王世訓則是副隊長。那時漢奸經常進村子抓人,伏擊演出隊伍。幾年後,王世訓去了鎮江,自己則回家務農。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王世訓的音訊。

  據王思敏講述,抗戰勝利後,父親王世訓先後被安排在徐州、鎮江警察局任職,1946年去了臺灣。沒想到自己的父親這一別,便是與妻兒永別。如今已71歲的他,從一齣生就沒見過父親,一直和家人們隱瞞著這個秘密,怕因父親的特殊經歷影響到家人。

依然健在的92歲徐厚仁老人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曉風劇社和王世訓的故事 朱志庚 攝

  依然健在的92歲徐厚仁老人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曉風劇社和王世訓的故事 朱志庚 攝

  1979年,海峽兩岸開放三通後,在一個臺灣赴泰國留學生張瀚達的幫助下,王世訓與豐縣的家人取得聯繫,並通了幾次信,還寄來了一張照片。王世訓老人在信中説,他做夢都想回家,想看看妻兒老小、鄉里鄉親……然而,王世訓來信後不久,王思敏的母親病危,並帶著終生遺憾離開人世。此後,雙方也中斷了聯繫。

  “爺爺奶奶和母親,生前一直都在尋找父親的下落。”王思敏哽咽著説,由於近兩年自己身體每況愈下,在家人的追問下,他才終於説出了多年的心願:想找到自己的父親,完成三代人的心願。

  去年11月,豐縣公益志願者石懷舉、王帥等人對外發佈了尋找“臺灣抗戰老兵王世訓”的資訊。11月7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接到該線索後,聯繫了臺灣志願者劉德文先生。經過幾個月的尋找確認,劉德文終於找到王世訓老人的骨灰,存放在臺灣新竹縣軍營。王世訓去世于1989年3月,在臺灣一直未有婚育,經常做義工。

  劉德文向記者介紹,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追思、悼念先人的時刻。所以自己特別選擇這個時候把王世訓老人的骨灰送回其家鄉,與家人團聚。以後他還會來祭拜王世訓老人,和其子孫已經成為親人。

  為了弄清楚王世訓當年情況,記者來到江蘇豐縣史志辦尋訪。高昌忠主任介紹,在《豐縣戲曲志》中確有關於豐縣曉風劇社的記載。這是一個排演抗日新劇、宣揚軍民團結一致抗日的團體,成立於1941年,當時劇社有30余人。王世訓的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的搜尋其他檔案材料。

  3月28日上午,劉德文先生與王世訓的家人告別後,啟程趕往南京祿口機場,準備回臺灣。(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