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商何玉玲的"一帶一路"情緣

2017年02月28日 16:09: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2月28日電(記者趙宇飛 陳舒劉恩黎)“42歲是我人生的轉捩點,這一年我實現了創業夢想,與‘一帶一路’結下不解之緣。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什麼時候都不算晚。”站在自己創辦的“臺灣直購網”展示廳內,何玉玲信心滿滿地説。

  今年45歲的何玉玲來自臺灣。2014年以前,她已作為保險業職業經理人在重慶打拼多年。2014年底,事業順風順水的何玉玲做出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辭職創辦“臺灣直購網”。

  這是大陸西南地區首個主營臺灣商品的跨境電商平臺。2012年起,大陸正式啟動跨境電商試點工作。2013年10月,重慶成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

  何玉玲敏銳地意識到,跨境電商的時代要來臨了。她通過數月的市場調研發現,大陸消費者對正宗的臺灣商品需求旺盛,但很多臺灣的名品優品由於市場推廣難、物流成本高等原因,無法與大陸消費者“見面”。

  “很多大陸消費者只知道臺灣的鳳梨酥,但臺灣還有很多好東西。”何玉玲説,臺灣的生物科技、機電産品、手工藝品等也深得消費者青睞,但這些好東西尚未廣泛進入大陸市場。作為打破地理界限的外貿新模式,跨境電商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突破口。

  經過反覆考量,何玉玲勇敢地遞出了辭職信,告別待遇優厚的高管職位,投身創業大潮。

  何玉玲説:“‘臺灣直購網’的目標就是讓臺灣的優質商品以更便利的方式、更實惠的價格、更快捷的速度,送到大陸消費者手中。”

  然而,跨界創業談何容易。對電商一竅不通的何玉玲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勢。她夜以繼日地翻閱專業書籍,頻繁往返于兩岸之間與臺灣的貿易物流企業溝通,參加通關、檢驗檢疫等培訓課程,還到其他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取經”,並費盡心思地招攬人才,為公司的快速起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5年11月,重慶跨境電子商務臺灣産業園成立,入駐園區的“臺灣直購網”跨境電商平臺同時上線。在平臺展示廳內,生技美容美粧、牛樟芝、綠茶面膜、木質工藝品等臺灣“特産”一一陳列。

  何玉玲介紹説,消費者只需通過“臺灣直購”選好商品,提交訂單付款,商品就會直接發到重慶的保稅區,再清關發貨到消費者手中。截至目前,上線商品已涵蓋百貨日用、食品保健品等多種品類。

  “和個人海淘相比,我們的優勢是通關更便捷,發貨更迅速,稅費更優惠。”在何玉玲看來,“臺灣直購網”不僅為大陸消費者購買臺灣商品帶來便利,也能為兩岸經貿發展打開一個新的通道。

  園區成立後,臺灣企業的反應驗證了這一判斷。何玉玲與臺灣知名電商結成了聯盟,讓島內電商平臺上的數萬種商品通過“臺灣直購網”直接對接大陸消費者。同時,“臺灣直購網”已引進數百家臺灣企業合作開展跨境直購貿易,去年實現貿易額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今年的目標是突破1億元。

  實際上,這只是何玉玲制定的一個“小目標”,她心中還有更大的格局。

  何玉玲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地圖上的重慶被標為紅色,以重慶為圓心,“渝新歐”大通道橫貫亞歐大陸,重慶東盟公路物流大通道直達東南亞國家,長江黃金水道直接出海。

  她指著地圖説:“‘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商機,未來我們可以依託重慶便捷的物流通道,向西輻射中亞、歐洲,向南輻射東南亞國家。”

  去年9月,何玉玲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國際合作中心舉行的“一帶一路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臺灣商品首發儀式”上,“臺灣直購網”帶著臺灣商品亮相,啟動了打通兩岸和中亞跨境電商往來的新商機。目前,何玉玲拓展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的計劃也已提上日程。

  “當前,兩岸傳統貿易遇冷,我們跨境電商企業更應充分發揮作用,用網際網路搭建一條兩岸溝通的橋梁,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何玉玲説。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