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青年福建自貿區創業記

2017年02月06日 09:26:00來源:中國經濟網

  位於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的澳前臺灣小鎮裏,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走過一家又一家有著濃郁臺灣氣息的商鋪,挑選著中意的臺灣商品。

  許琳宜,一位來自臺灣嘉義縣的姑娘。一群北方遊客正在欣賞她熟練的泡茶手藝:洗杯、落茶、沖茶、砌杯,片刻之間,阿里山高山茶的芳香在屋內飄散開來,遊客們舉杯品茗,讚不絕口。

  一年半前,許琳宜在朋友的邀請下從嘉義來到平潭,把店舖設在了澳前臺灣小鎮。在家鄉,她的阿里山高山茶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日子過得也算悠閒。兩年前,家鄉的朋友告訴她,海峽對面的平潭實驗區建了一個臺灣小鎮,當地歡迎臺灣企業和創業者到那裏創業、經商。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許琳宜從家鄉帶來了一批自産的優質高山茶。一開始她心裏沒底,大陸顧客是否接受高山茶的口感和價位,她自己能不能適應這裡的環境和氛圍,都還是未知數。

  一年多過去了,許琳宜心裏已經有了清晰和肯定的答案:到這裡做生意,來對了。

  如今,許琳宜已經在小鎮站穩腳跟。“從平潭到臺灣很方便,可以乘平潭直達臺北的海上定期客輪,也可以從福州直飛臺北。我和同伴過些天就回一趟臺灣,到家鄉茶農家裏收購茶葉後運回大陸,一部分在這裡銷售,一部分轉机後銷往大陸其他地區。”許琳宜一邊品茶一邊和記者聊著她在這裡的生活和生意。

  “怎麼想到來這裡做茶葉生意?”記者問。

  “因為茶葉是兩岸共通的語言。”許琳宜説。

  “你對在這裡創業有信心嗎?”

  “大陸的市場很廣闊,生意前景很好。自貿區有獨到的政策優勢,平潭臺灣小鎮氣候和創業氛圍很適合我們這些剛到大陸打拼的臺灣年輕人。我和同伴希望能夠從這裡出發,再走向更廣闊的地區。”

  “現在的營業收入怎麼樣?”

  “這個店現在每月營業額有5萬元左右,扣除各項成本,利潤還不錯。”許琳宜説,從現在的勢頭看,或許不久她就能夠實現走向大陸其他地區市場的願景。

  來自臺灣屏東縣的李政憲今年剛過30歲。2015年10月份,他和同伴在臺灣小鎮成立了粉絲智慧生活貿易公司,在幫助屏東鄉親銷售傳統地方特色商品的同時,也開發和銷售智慧化生活商品。

  李政憲拿出自己的手機,通過APP即可遠端控制家中的電視、空調等十幾种家用電器。

  “這樣的産品現在大陸也有不少,你們怎麼打開市場?”記者問。

  “我們來之前已經對這裡的産品作了一些研究,相比之下,我們做得更人性化和時尚化一些。”李政憲説。

  “你們怎麼推廣自己的産品呢?”

  “我們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推廣平臺,借助大陸快速發展的智慧手機應用,産品推廣速度很快。”李政憲説,現在平潭的臺灣小鎮在臺灣知名度很高,許多想來大陸創業或開拓市場的人都想來這裡探路試水,當地政府也出臺了許多特殊政策支援我們這些創業者,我們有足夠的信心。

  澳前臺灣小鎮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在2014年打造的一個以臺灣人士、臺灣企業、臺灣産品為主的經營和生活平臺。自貿區建設更使這裡有了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政策資源。在這裡,包括臺産糧油食品、土産畜産、紡織服裝、工藝品、輕工業品、醫藥品在內的六大類商品可享受免稅政策,臺灣青年到小鎮創業就業,還可以加入大陸社保,享受租金優惠,享受經營場所和人力成本特殊扶持政策。這些優惠舉措正在吸引包括許琳宜、李政憲在內的臺灣人到這裡尋找人生的廣闊天地。數據顯示,開業3年多,小鎮累計進口臺灣商品超過13億元。如今,在小鎮從事臺灣商品經營的商戶近300個,設立了嘉義館、臺北館、臺南館等14個臺灣縣市主題館和73個品牌店及餐飲店。自貿區推出的兩岸檢驗檢疫數據交換、一張證書兩岸互認而無需再次檢驗檢測、貨物可以先入境快速通關再申報……這些政策讓臺灣商品在海峽間往來更加便利。

  “覽兩岸風光,享道地臺味”——這是小鎮的臺灣年輕人想出的廣告語。小鎮裏的“臺味”已經成為平潭以及周邊地市許多民眾的鍾愛。根據政策,每人每天可免稅購買不超過6000元臺灣原産商品。現在,臺灣鳳梨、金門高粱酒、阿里山高山茶、臺灣工藝品等産品已為人們所接受,在成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時,更成為當地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禮物選擇。

  臺灣創業者的到來,使得小鎮的創業氛圍愈加濃厚。“這裡的環境和機遇特別適合年輕的創業者,人們友善、誠信、勤勞,兩岸青年間的交流會帶來很多新想法。希望能夠更好地對接各種優惠政策,讓公司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李政憲期盼自己的商品能夠被更多大陸顧客接受,更好地解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經濟日報記者 石 偉)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