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又一場國學盛宴週末“登鷺”

2016年11月24日 12:25:00來源:廈門日報

第七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現場。  

第七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現場。(資料圖)

  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誕生於2009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

  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誕生於2009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資料圖)

  文/通訊員 柯虹 本報記者 陳冬

  圖/廈門筼筜書院提供

  一年一度的國學盛宴又將開啟大幕——由廈門筼筜書院與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等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將於11月26日正式開幕。

  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誕生於2009年,作為海峽兩岸國學領域高端學術交流的重點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8年來,每到深秋時節,海峽兩岸近百位學者就會相聚廈門,茹古涵今、談經論道,再現春秋百家爭鳴之盛況。

  八年耕耘,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被譽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平臺,為延續兩岸文脈,增進兩岸文化認同,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會通”精神是中華文化精神特徵

  每年的論壇主題,都是緊扣時代發展脈搏,與時俱進,以傳統文化涵養當代文明,以期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從“如何推動國學經典的經世致用”“朱子理學與當代社會”以及《詩經》、《道德經》、《周易》等經典的傳承與發展研究,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無一不是立足經典、注重當下、著眼未來。今年,論壇將以“中國文化的‘會通’精神”為主題。主題一“拋”出,就得到兩岸學者的積極響應。

  何為“會通”精神?它是中華文化精神的特徵,也是我國優良的學術傳統,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必然途徑。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是我國思想史上最活躍最輝煌的時期;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説,諸子百家學説“相反而相成”。數千年來,在“和而不同”這種會通精神的指引下,中華文化博採眾長,不僅融合了國內各個民族的文化,而且吸收、消化了外來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當代思想史家、教育家張豈之先生曾在總結中國文化發展脈絡時指出:“中國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會通的歷史。”

  兩岸學者論道文化“會通”

  本屆論壇,近百位海峽兩岸學者將圍繞對“會通”的闡釋及文化會通的意義,儒、釋、老的交流、互鑒與會通,“道”與“術”的會通,國學新思維與傳統文化的重構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撰寫的《孔老對話的歷史意義》、清華大學教授方朝暉撰寫的《儒家與道家在人性概念上的通與異》,中國老子文化研究中心、鹿邑縣老子文化研發中心主任陳大明撰寫的《孔老交流、儒道會通平議》,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雅撰寫的《化合古今東西以建設新文化》,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張素卿撰寫的《博綜以通經》,臺灣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撰寫的《説原始儒學與現代科學的會通》,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朱人求撰寫的《朱子全體大用觀及其發展演變》、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小強撰寫的《古典名著中的中西管理文化融通》……專家學者們為此次論壇發表的學術論文,同樣延續了論壇開辦以來的高水準。從論文題目可以看出,學者們不僅有不同門類的思想與文化的會通,更有古今會通、中西會通,還有不同學科的會通,涉及的內容之廣、之深更甚往屆。

  【相關】

  筼筜書院以“會通”精神

  打造當代書院典範

  學思不易,篤行更難。作為論壇的主辦方之一,筼筜書院從構思、成立至今已逾十年,不僅在學術上倡導、推動中國文化的會通精神,更身體力行,以融合、創新的新時代會通精神,打造中國當代書院典範。

  機制創新

  ——“現代書院學田制”

  這是筼筜書院在國內首開先河、融合古今推出的新舉措。“學田制”是古代書院常見的一種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古代書院多種方式的田産獲得與經營為書院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筼筜書院從創立之日起,就積極在經營機制與體制上尋求當代書院運營的創新模式,創新書院發展體制,汲取先人的辦院智慧,將古代書院的“學田制”與現代運營理念相結合,在規劃階段就以配套設施的方式為書院預留了“學田”,解決了書院的公益文化活動資金來源問題,確保了書院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方式已為全國各地新起書院所仿傚。

  模式創新

  ——深耕兩岸傳統文化交流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筼筜書院立意成為海峽兩岸最具影響力的現代書院,從創立之初,就充分發揮地緣優勢,促進海峽兩岸的傳統文化交流,不僅聯手兩岸學界高校精英共同舉辦“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書院院長王維生也多次與臺灣書院同行互訪,開拓兩岸書院的交流與學術活動。近年來,筼筜書院已成為臺灣文化界人士及高校師生到大陸參訪、學習的重要窗口和起點,2014年被全國臺聯授牌確立為“全國臺聯海峽兩岸國學研習交流基地”。

  內容創新

  ——公益活動深入人心

  在日常運營中,筼筜書院致力推動國學走出書齋、接通地氣,以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重新挖掘國學的價值,讓國學真正融入社會大眾的生活。例如,一年三季的“國學經典公益常設班”已開展百餘班次。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