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海創客錄:來大陸創業,臺灣年輕人準備好了嗎?

2016年10月13日 08:53:00來源:海外網

  【編者按】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陸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跨海而來的臺灣青年們,帶著夢想和堅持,在大陸書寫著他們精彩的創業故事。海外網記者通過採訪數十組在大陸創業的臺灣創客,選取拍攝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個主題故事,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創業點滴和人生選擇。

  “與其在等待答案,不如來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2016年被稱作是AR元年,AR技術産業風頭正勁。臺灣女孩范凱婷(Niki)和大陸夥伴共同創辦的上海舍天資訊科技公司,將兒童教育與AR相結合,以全新的互動體驗,探索更為深層的教育理念。當被問及當年為何選擇來大陸創業時,Niki的回答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激烈,“回想起來,真的沒有下多大決心。既來之,則安之,來了就一定會有學習和成長。”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下,大陸掀起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李克強總理親自為創業代言, “網際網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每天誕生的新創企業多達4000家……這樣的時代機遇不僅屬於大陸年輕人,也同樣為對岸的臺灣青年尋求發展、實現理想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7月,在上海WePlus創業聯合辦公空間裏,這位自稱“不怕死”的臺灣女孩,對我們講述了她在大陸的創業故事。

  創業,是一個賭博的過程

  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經濟係,後赴美國攻讀碩士學位,頭頂名校光環,Niki在回到臺灣後順利進入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

  “雖然公司做的是非常前沿的産品,但一群人去做別人定好的東西,很沒意思。”

  “我的個性不適合大公司,我需要能夠接受變化的空間。”

  與瀰漫在“小確幸”氛圍下的大部分臺灣年輕人不同,Niki骨子裏似乎就有某種不安於現狀的基因。在一次三個月的大陸公差之旅後,她決定留下來,嘗試一個未知的世界。

  2015年,Niki和兩位大陸好友共同創辦了上海舍天資訊科技公司。通過與臺灣插畫師合作,他們設計了一款名為龍寶的卡通形象,結合當下市場最熱門的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將兒童玩具賦予不同的功能和體驗。通過手機掃描,紙片上的卡通形象被置於真實的環境中,較傳統玩具而言,互動性更強、內容也更加豐富。

  談起做兒童玩具的初衷,Niki説,在她看來,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是兒童時期,沒有課業壓力,不用面對社會形形色色的事情。把想像中的快樂,落實到一個産品上,是非常有意義的過程。不僅僅局限于兒童玩具,公司還計劃未來增加兒童心理教育部門,並以此作為公司永續發展的核心。

  2016年,AR應用逐步進入大眾視野,而Niki的團隊早在這項技術普及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解並進入這個領域。然而,行業技術突飛猛進,競爭對手快速生長,挑戰和壓力從四面八方湧來。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産品開發週期太長,通常要拖到三到四個月。雖然這已經超越了行業平均速度,但還是不夠快。競爭對手有十幾個産品線,市場一下子就被他們咬過去了。”

  相比臺灣不慍不火的節奏,大陸創業市場可以用“野蠻生長”來形容,兩岸新創公司的操作模式也大相徑庭。面對大陸市場的隔閡與陌生,臺灣年輕人首先要經歷思想上的轉變。

  “大陸就是要拼量,只有規模做起來,才能不斷融資”,最近,Niki幾次往返于上海、北京兩地,積極與投資方溝通,為公司明年的融資做準備。“就是這麼生死關頭”,她不禁對記者感慨,創業,就是一個賭博的過程。

  從陌生到融入 “人和”是創業的必修課

  “初到大陸,最難的是融入環境。”如何適應並融入當地社會,是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創業的第一課。

  剛到大陸的那段日子,Niki過得並不輕鬆。

  “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雖然都講中文,但我就是抓不到別人的笑點和節奏。所以我每天回去狂刷大陸電視劇,也慢慢地學習使用大陸的社交軟體。”

  如今在大陸居住近四年,她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微信、微博,和大陸朋友們的相處也變得自然又默契,“現在回去臺灣,反而會被誤認為是大陸人。”Niki笑説。

  在磨合與融入的過程中,Niki也發現,兩岸之間有價值觀上的差異,也有值得互相學習和借鑒之處。“對於成功,這裡似乎會隨著社會的定義而定義。但臺灣的家庭教育沒有那麼僵化,這點兩岸在思維方式上不太一樣。”

  與兩位大陸創業夥伴朝夕相處,共同打拼,Niki説,從他們身上,才深切感受到創業的激情和勇氣。 “很多臺灣人在做選擇的時候,會考慮地比較細緻,而我的兩個大陸朋友,他們會説,沒關係,就去做吧。個性上的互補,讓我們之間變成一種強力的結合。也許是因為大陸市場節奏太快,讓你來不及做決定,但這才是我要的創業的激情!”

  身為公司CMO, Niki身兼多重角色,除了要面對熟悉的市場和媒體,最近還要忙於招聘的她,悟出了不少與大陸員工相處的心得:公司從最初的三位創始人,發展為十幾人的團隊,一路走來,最重要的是維持“人和”。

  “新創公司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和理論架構來幫助員工找到答案,我希望他們不要害怕試錯,要敢於突破。”Niki説,她希望能夠塑造一個大膽假設、小心驗證的工作氛圍,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和目標,“只有這樣,這艘小船才能不斷前行”。

  “臺灣不能再靠半導體了”

  過去二十年來,臺灣經濟一直陷入停滯狀態,GDP成長保1%都困難,臺灣青年領著22K的薪水,經濟狀況整體並不樂觀。而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廣闊的市場,則為臺灣年輕人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臺灣不能再靠半導體了。但臺灣現在還在靠半導體和代工。沒有創新,一個區域是無法發展的。”Niki在談到臺灣目前的經濟環境時,頗為沮喪地説,臺灣的整體環境是,沒有人敢去做一個很大的決定。上世紀70年代,臺灣舉全民之力發動十大建設,才有了亞洲四小龍的奇跡。再看大陸,“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當年推動改革開放,如今鼓勵創業,Niki感嘆于大陸決策者的魄力和決心。

  對比兩岸目前的市場環境,Niki説,大陸的創業環境比較“衝”、也比較“亂”;臺灣則更適合文創這樣內斂沉澱的東西,塑造所謂的經典。如果能夠把沉澱的東西産品化,帶來大陸,那就是最完美的結合。

  目前,Niki的公司不但與臺灣的插畫師合作,還在嘗試與臺灣的玩具廠商對接,進行兩岸資源整合。她説,教育理論這樣深層的東西,類似一種宗教理念,植于臺灣的傳統。而從這種理念中發展出的産品,才是公司永續發展的核心。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創業熱潮之下,需要更為冷靜的思考。

  從全球來看,創業的成功率不足1%。這意味著,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的創業團隊,一夕之間就可能被湮滅在這洶湧的創業大潮中。對於臺灣年輕人而言,他們需要對創業的風險和艱辛與有所準備,也要對自己的産品和大陸的市場環境有著更為準確與清醒的認知。

  “如果公司沒有認真思考産品,那麼再多的政策幫助,也只是讓你死的慢一點。”Niki説。

  目前,為支援臺灣年輕人在大陸創業,國臺辦在全國各地設立50余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為他們提供政策、資源等各方面的支援。在這個問題上,Niki的態度更為理性,“這確實對於臺灣青年前期在大陸創業有所幫助,但你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與其在等待答案,不如來了你就知道答案了。”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王秀中)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