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用“新壺裝老酒” 江蘇臺商奮力轉型

2016年09月23日 09:1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型不可“換湯不換藥”,不能“新壺裝老酒”,須拿真把式應對風雲變幻的世界市場和外部環境。轉型結果事關企業生死與經濟興衰。連日來,記者走訪台資密集的江蘇各地,探訪和觀察大陸經濟新常態下的臺商轉型之路。

  “船大也能‘調頭’”

  中達電子(江蘇)有限公司公共事務處處長蔡雄二,到大陸20多年,1999年被派到蘇州吳江設廠。人近六旬的“元老”以“小弟”自稱,談起事業充滿激情。

  其母公司臺達集團,是全球開關電源供應器件最大廠商之一,上世紀90年代進入大陸。臺企雲集的吳江,成為臺達在大陸最大的研發、生産、運營、物流地,這裡生産的電源接收器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0%至45%。

  吳江工廠展示著從微型到巨型的“發家”産品——各種電源接收器。

  展板同樣提示來者,這家巨型公司角色悄然自易,從電子元器件製造商,轉變為全球“打包”解決節能、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數據中心、通信網路能源、新能源問題的“管家”。

  業務的舒展,為這艘“巨艦”在逼近“冰山”時拓展了轉向空間。

  全球筆記型電腦(“筆電”)出貨量連年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國際機構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筆電出貨量衰退6.3%,有延續態勢。

  蔡雄二坦陳受到影響,吳江廠的筆電電源器件業績,每年縮水6%至10%,但是,在風能發電、醫療設備的電源上卻迎來意外收穫。

  “新業績彌補了下陷,銷售總量並沒有衰退。”蔡雄二介紹,2015年,吳江公司營業額跳漲,達132億元(人民幣,下同)。

  “反手棋能制奇”

  成衣生産基地先後設在大陸、柬埔寨、越南、賴索托、肯亞、衣索比亞;紡織製造、染整生産基地設在大陸、越南;紡織技術研究院、設計行銷中心設在兩岸;行銷據點設在香港和內地、越南、美國……

  如此複雜分散的企業佈局,旭榮集團一盤“國際棋”下得有點大。

  旭榮從臺灣起家,當下年營業額超40億元。在眾多紡織企業還深陷“價格戰”泥潭的2000年,旭榮佈局全球,江蘇常州是一顆棋子。

  旭榮集團的高管,用視頻電話與千萬公里外的常州人探討公司近況,這樣的“見面會”好似家常便飯。

  通過視頻電話,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告訴中新網記者,旭榮走過了砍利潤、講價錢的代工時代,走向“深度供應商”、“科技紡織人”。“心態上,我們是全球化的紡織業者。”

  黃冠華細數2008年金融海嘯等危機時刻,每一次,當年業績反創新高。

  他對行情的判斷與常人相反,“對300個品牌商客戶,我們都平均著力。經濟不景氣時,親民品牌貨大量增,經濟繁榮時,高端品牌搶手大賣。借著反向調節,公司營收連續16年正增長。”

  旭榮又在盤算新的逆操作:未來拼的不只是賣布匹、賣布料,而是販賣“流行資訊”——比如兩年後的2018年“地球村民”流行穿什麼。

  “叫座‘最怕’點子”

  化粧品生産車間處於無粉塵、負壓狀態,人員“全副武裝”,確保潔凈度;化粧品瓶瓶罐罐中的水分,達到點滴注入體內的醫學標準……在位於江蘇泰州中國醫藥城的桑緹亞(中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化粧品車間就像工業級實驗室般森嚴。

  泰州的這個項目去年才建成投産。其母公司桑緹亞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化粧品公司之一。

  “60後”的集團董事長江漢彰年輕俊朗,思維活躍。他準備強勢進入的大陸化粧品市場,早已淪為殘酷“紅海”,但他嘗試後發現,文創類化粧品最受青睞、成長最快。

  記者在泰州廠看到公司開發的“印象泰州”面膜。泰州著名人文景觀,被製作成明信片式樣,印在面膜包裝上,面膜一下子變得有“內涵”、有“溫度”。

  江漢彰透露最近又有新靈感:對農産品進行深加工,變成原料,製成化粧品。

  “三年內,我們的文創化粧品,在大陸將翻倍增長”,江漢彰對預期十分樂觀。

  按公司規劃,泰州廠是桑緹亞在大陸的總部基地,5年內銷售規模將達3億美元。(記者 朱曉穎)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