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樓下鄉” 一位臺灣青年企業家的大陸“務農”新經

2016年09月06日 09:0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屋頂農場有效的利用了大廈的屋頂。 孫權 攝

  屋頂農場有效的利用了大廈的屋頂。 孫權 攝

  中新網無錫9月5日電 (記者 孫權)在無錫惠山新城,一處大廈樓頂“綠意盎然”:其間長有茄子、豇豆、西瓜、南瓜等農作物。從高處看去,猶如上帝打翻的“調色板”。這是臺灣青年李學文的“自留地”,這位學工科的臺灣青年2011年底來到江蘇無錫,在此間從事屋頂農場項目。

  “我們要把城市中碎片化的土地整合利用起來,用園藝的方式去種菜,找到自然的味道、尋回兒時的記憶。”5日,李學文在江蘇藝萌城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説。李學文目前的身份,是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

李學文2011年底來到江蘇無錫,在此間從事屋頂農場項目。 孫權 攝

  李學文2011年底來到江蘇無錫,在此間從事屋頂農場項目。 孫權 攝

  近年來,大陸各大城市的許多高樓屋頂紛紛建起屋頂農場,遠望是高樓林立,近看則一片田園景象,“上樓下鄉”成了新時尚。作為一名70後的創業者,李學文自稱是拋不開兒時接觸農耕作業的記憶,遂選擇回大陸從事農業方面的創業。

  “我定義自己是‘都市新農人’,在種菜的仰息之間感悟生命。”李學文説。因空間有限,城市裏的生産顯得越來越集聚,似乎容不下農業的立足之地。依賴於陽光、土壤、水分而存在的農業,就這樣在城市及其周邊自然地衰退。食物經過運輸、分送、超市販賣,再到達人們的餐桌,已看不到任何陽光和土地的痕跡。

藏身高樓樓頂的“菜地”種植了不少時蔬。 孫權 攝

  藏身高樓樓頂的“菜地”種植了不少時蔬。 孫權 攝

屋頂農場中種植的水果黃瓜。 孫權 攝

  屋頂農場中種植的水果黃瓜。 孫權 攝

  “我有過務農的經歷,兒時的記憶裏,農民戴著草帽在田裏勞作、樹葉隨風飄舞,陽光透過縫隙灑下,地面一片片的斑駁。這一切在腦海裏總是揮之不去,如今,卻渴望不來。”李學文坦言,他要以園藝的方式來種菜,推廣城市農業,就是為了找回失去的“自然”。

  談起自己正在“孵化”的屋頂農業項目,李學文勁頭十足,在其帶領下,記者來到他的“自留地”。李學文説,屋頂農場既是“菜地”也是“花田”,“結果之前總有花嘛,這些花也很好看”。在這片“菜地”裏,有著新鮮的生菜、南瓜、豇豆,還有白兔、鸚鵡“嬉戲”。

  “當回鄉的孩子指著田野裏的韭菜,問‘這是不是麥子’時,不少人感到了憂慮。”李學文稱,隨著城市邊界擴大,下一代人正在遠離農業,幾千年農耕文明凝聚的集體意識和智慧,似乎也正在消逝,以至於勤勞、節儉、敬畏自然等品質的價值,也需要一次次在課堂或生活中被重新提及。

在屋頂農場除了果蔬以外,還養著可愛的小兔子。 孫權 攝

  在屋頂農場除了果蔬以外,還養著可愛的小兔子。 孫權 攝

  如今,李學文每天一早一晚,都會去自己的“菜地”施肥摘菜,過高樓農夫的生活。“我種蔬菜不使用農藥,靠混種植物驅蟲。”針對屋頂結構與農作用地有較大區別的實際情況,李學文還對屋頂土壤進行了特殊處理,並對蓄排水功能進行強化。

  在李學文的設想中,未來屋頂農場還將走入社區,居民們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共同種植養護瓜果蔬菜,共同分享。李學文稱,其致力開闢屋頂農場,就是想幫助城裏人實現擁有“自留地”的心願。(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