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的深圳印象——同唱鵬海漁歌 共傳客家歌聲

2016年09月05日 09:32: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9月3日消息 客屬電臺協作網的臺灣成員臺代表在深圳驚嘆連連!從古樸滄桑的古城大鵬,到高樓林立的金融中心,從古老的海邊漁歌,到現代的高新技術,臺灣媒體記者走進深圳,親身體驗深圳的古老與現代。一起來看《臺媒的深圳印象》。  

  本文作者:羅婉瑩——臺灣新竹人、臺灣新客家廣播電臺主持人、客家歌手。主持欄目:《社區生活》、《快樂的早晨》;歌曲代表作:《你還會記得我嗎》、《心好命就好》。

  兩岸電臺加盟客屬電臺協作網暨”大鵬印象”兩岸媒體體驗行2016年8月25日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作為一名歌手和電臺主持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體驗就是在古老的大鵬所城裏與在地的歌手對唱鵬海漁歌。

  深圳市——

  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龍岡區大鵬鎮鵬城村,建於西元1394年,明代為了抗擊倭寇而設城。在客屬電臺協作網秘書處別出心裁的安排下,我們穿上了當地的客家民俗服飾,在城內跟著在地的演唱者學唱大鵬的客家山歌——”鵬海漁歌”。從一開始的生疏,到越唱越抓到味道,大鵬的音樂家一句一句地教唱,讓我越來越融入到歌曲中演唱的“太陽出來了哎,照海上哎,大海披上閃閃的銀裝哎,我是大海的妹子喲,大海哺育我成長哎”情境中,我感覺在演唱的時候,像是自己已在漁村中,看著海上的銀裝,早上起來打魚去喲,晚上回來魚滿艙哎……那是多麼美麗的畫面!

  跟著當地漁歌歌手學唱漁歌

  臺灣——

  在臺灣,山歌歌詞記載以”山”為主,以採茶山歌最多,很少寫漁村,我常唱的歌詞有“喊啀唱歌啀唱歌,喊啀打魚,啀落河。打魚不怕水按深,唱歌毋怕人按多”,很少有打魚的歌詞。縱觀客家的歷史,客家先民因為中原戰亂而南遷,先後遷徙到贛江、濘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在那裏披荊斬棘、開山造田、落地生根,而後,又慢慢衍播到臺灣,到世界各地,所以説,臺灣的客家人,根在中原。而臺灣的客家人也是在新竹、苗栗、桃園聚居較多,大部分是在山區居住,先民辛勤工作,也把原鄉人家在兩山之間呼朋引伴的勞作娛樂方式帶到了臺灣,結合臺灣本土的民俗,逐漸在呼喊中形成了如今的臺灣客家歌聲。

  可以説,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客家漁歌,它也是記載著客家人的勞作和日常生活——從早晨到黃昏,晚上回來魚滿艙。唱”鵬海漁歌”的腔調和臺灣四縣腔接近,而這種通俗、易唱的歌曲演唱體驗,讓我深深覺得,雖然相隔兩地,語言卻還一直都有傳承,真的很奇妙!經過那麼長的時間,在那麼陌生的地方我居然可以唱得那麼順,我真的很驚訝——語言沒變耶!此次的體驗行,讓我回到了鵬海漁歌的發源地,而且另我驚喜的是,在這樣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裏竟能保存著這樣原汁原味的客家傳統文藝,並保存著和我講的一樣的語言,我覺得這對研究歷史,真的是很有歷史價值!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