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處是吾鄉?——“在臺鄉親回瓊省親”側記

2016年07月25日 13:36: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7月25(記者 李展鴻)“家”,“鄉”,人的一輩子,總離不開這兩個字。家,是生活的支柱,鄉,是生命的支柱。一個人無論走得再遠,只要有家有鄉,就不會感覺太過孤單,或不如説,正是因為有了家鄉,一個人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踏實前行。

  23日,由海南省臺辦、省臺聯、省僑聯、省婦聯共同舉辦的“海南心兩岸情——在臺鄉親暑期回瓊省親交流活動”在保亭縣落下帷幕,五天的行程一路走來,無論是當初嫁到臺灣的海南新娘與她們的孩子,或是像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一樣在海南工作的異鄉人,還是當地的鄉親同胞,每一個人,雖然各自經歷不同,卻在真誠的交流互動中,把各自的“家”“鄉”一遍一遍地重新體會和感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在這裡,活動已沒有了舉辦者與參予者之分,我們各有家鄉,又更真切地共有著“兩岸”——我們共同的家鄉。

 

篝火晚會合影(你好臺灣網 圖)

  海南新娘:臺灣是家,海南是鄉

  謝泳春,一個土生土長的海南姑娘,與來自臺灣的翁榮隆通過網路相戀,2008年嫁到臺灣,2009年開始學習花藝,2013年獲花藝教師資格後回海南創辦杜杜鳥花藝美學館,2015年開始免費培訓殘障學員。

  初到臺灣時,因為當局的規定,泳春不能外出工作,加上夫家是個傳統的大家庭,她只好在家當起了全職太太。與那年代大多數嫁到臺灣的海南姑娘不同,泳春是一位都市知識女性,畢業于海南大學藝術系並在深圳創辦公司的她,現在突然要負責全家人的飲食起居,本已心有落差力不從心,又因為家庭成員的不了解,比如家裏二哥以為新來的媳婦是什麼都不懂的鄉下姑娘,在她用冰箱時就會説上一句:“泳春啊,冰箱門不要開那麼大,冷氣會跑掉……”日復一日,泳春生活得很壓抑,她説:“抑鬱最嚴重的時候已經不害怕死亡。”

  泳春説:“我很愛我先生,他也很愛我,家,肯定是要在一起的,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我也有一技之長,難道我嫁到臺灣來就是要過這樣的生活嗎?”先生翁榮隆也察覺到了妻子的苦惱,在他的支援下,泳春回到故鄉海南創辦了杜杜鳥花藝美學館,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日,杜杜鳥花藝館門口,泳春正忙著與參加活動的鄉親們拉家常,一旁的翁榮隆對記者説:“看到泳春現在這樣,我覺得很欣慰。家庭,就是要互相扶持,互相關懷的,小到個人,大到兩岸,都一樣。我相信兩岸一起來做文化,會做得很好。”

  

謝泳春接受採訪(你好臺灣網 圖)

  臺辦主任劉耿:海南是家,陜西是鄉

  椰風海浪,苗寨黎屋,篝火月明,家鄉情濃。

  22日晚,活動參訪團來到海南省保亭縣的檳榔谷,130余位臺灣鄉親與當地黎族苗族同胞牽手成圈,盡情歌舞,繞著熱情躍動的篝火,盡抒深深濃濃的鄉情。

  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在篝火晚會尾聲致詞時説:“家鄉,就像是頭頂上的天空,我們走到哪,家鄉就在哪。家鄉,就像是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走到哪,就把我們的愛,奉獻給我們的家鄉……”

  劉耿在海南工作已二十餘年,而他的老家卻是陜西榆林,對他來説,海南是家,陜西是鄉。或許是被回鄉的臺灣鄉親所觸動,這位陜西漢子在現場用方言唱起了一段陜北民歌: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

咱們見面容易,拉話話難。

一個在那山上喲,一個在那溝,

咱們拉不上那話話,哎呀招一招的手。

瞭不見那村村喲,瞭不見那人,

我淚蛋蛋拋在,哎呀沙蒿蒿的林兒……

  質樸粗獷的嗓音,近乎吼叫的豪邁唱腔,在海南的天空嘹亮響起的陜北民歌,勾起的卻是在場所有人的鄉情。記者問鄉親團裏的一個小朋友:“聽到這樣的歌曲你是什麼感覺?”小朋友牙牙地説:“不好聽,因為他唱得很奇怪……嗯……他很投入,認真。”

  唱罷,劉主任説:“我從事兩岸交流工作已二十多年,臺灣與大陸曾經也是見不著面只能招一招手嘛,所以唱這首歌,把我的愛獻給大家,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家,明年再回來家鄉!”

  據海南省臺辦劉耿主任介紹,目前共有一萬多名海南籍女性成為臺灣媳婦。在曾經的一些年歲裏,嫁到臺灣的海南姑娘大多數家庭環境比較困難,她們大多是通過婚姻介紹所,嫁給了臺灣中南部鄉村的男子。她們在外下地幹活,在內育兒持家,以海南姑娘的勤勞與堅韌,為家庭與社會做出了自己的奉獻。

  

篝火晚會鄉親們載歌載舞(你好臺灣網 圖)

  孩子們:臺灣是家,兩岸是鄉

  這次活動中,參訪的鄉親團裏有一群可愛的小朋友,他們都是當初嫁到臺灣的海南新娘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説,家,在臺灣,而鄉,卻已很難説是海南還是臺灣了。

  回到媽媽的故鄉,他們處處覺得新鮮。22日晚的篝火晚會上,他們也帶來了一個節目要上臺表演,記者在臺下採訪了即將演出的他們,當被問到提到海南第一反應會想到什麼時,他們七嘴八舌地説:

  “游泳!”“青蛙!”“樹!變成亮光的樹!”“冰淇林!”“玩電腦!”……

  年紀尚小的他們可能還不會對家鄉有太多的感觸,他們大多會在臺灣成長,也會不時來海南玩,但聊天中,得知有一點他們都是知道的:媽媽的故鄉在海南。隨著日後每多踏出一步成長的腳步,這份感情或許會越來越明晰。至於未來的上學、工作、方向等等,于他們還太遙遠,但在他們所表演的歌曲《手牽手》中,我們似乎能隱約感覺到一些:

花開花謝又是季節的轉移,

我們將要面對未來的分離,

請你牢記這段記憶,

朋友我永遠祝福你

人生一定有起落,

但請不要傷心,

我會在你身邊,

給你最多的鼓勵,

做什麼都願意……

  天真無邪的童聲稚嫩而清亮,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不禁紛紛上臺,與孩子們手牽著手,忘情地唱著:

把我們的手牽在一起,

用青春的手來寫奇跡,

把我們的心放在一起,

共同渡過風和雨……

  福建有位臺商叫李慶光,娶了一位福建姑娘的他曾這樣説:“兩岸,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想,我們有著共同的使命,就是要把舞臺搭好,讓我們的子孫,可以在這舞臺上有更多更好的發展。”

  

孩子們表演歌曲《手牽手》(你好臺灣網 圖)

演出前——表演《手牽手》的孩子們(你好臺灣網 圖)

  結語:真誠最可貴

  花謝花開,潮漲潮落,無論如何,兩岸民眾渴望交流的心是不變的,而交流,最重要的應該是真誠。

  謝泳春談到早年與先生的網戀過程時説:“那時候的人都很單純,因為網路才剛剛興起嘛,大家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上網,因為不熟悉它,所以就比較真誠,不像現在這麼亂……可能,人一旦熟悉了一些東西就會想鑽空子吧。”

  劉耿談到到臺灣交流的經歷時説:無論對任何一個臺灣同胞,我都從不避諱地説,“我是共産黨員,我就是信共産黨的”,他們聽了都很佩服,説我很真誠……

  就如泳春所分享的花藝一樣,她説:“美,無外乎就是讓你感到舒服嘛。當你拿到這些花的時候,不用加工,它們已經很美了,而你還要用你插的花去讓人覺得美,那就需要真誠,相由心生,美從善來。”

  那麼,在我們彼此的交流中,或許可以少一點保留與成見,多一些真誠與友善,像個在家鄉面前的孩子一樣,這樣,也許我們會收穫更多。

  

篝火晚會聯歡(你好臺灣網 圖)

黎族苗族民俗表演(你好臺灣網 圖)

黎族阿哥交臺灣鄉親吹葉笛(你好臺灣網 圖)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