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嘉賓走進貴州侗寨聽侗族大歌

2016年07月15日 09:01: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嘉賓們在肇興侗寨合影留念(台灣網 蕪同 攝)

  台灣網7月14日黔東南訊 (記者 蕪同) “情係多彩貴州——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的第三天,兩岸文化界人士來到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聽侗族大歌品最美和聲,吃長桌宴,度過了難忘的時刻。

  聽侗族大歌 品最美和聲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在肇興侗寨,傳説孩子生下來會説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侗家人常説“飯養身,歌養心”,而侗寨的侗族大歌,更是聞名遐邇。貴州省侗族大歌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參加本次“情係多彩貴州”的百位臺灣嘉賓中,有15位音樂人,其中有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樂團團長等。他們早就想親耳聆聽這原生態的侗族大歌。

  在肇興侗寨的簡易舞臺上,一首由身穿侗族傳統服裝的姑娘們演唱的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合唱的《蟬之聲》迴響在古老的寨子裏。歌詞大意:

  走進山間聞不到鳥兒鳴,只有蟬兒在哭娘親,

  蟬兒哭娘在那楓樹尖,楓尖蟬哭嘆我青春老。

  得不到情郎真叫我傷心,只聽蟬兒聲聲鳴,

  蟬兒聲聲心悲切,像是可憐我單身。

  靜靜聽我模倣蟬兒鳴,希望大家來和聲,……

  那清亮的歌聲,自然純樸的演唱,加上多聲部的和聲,深深地感染了現場的臺灣嘉賓。

  之後,侗族姑娘小夥們又表演了被稱為侗族大歌中美聲唱法的洪州琵琶歌《丟久不見單相思》、蘆笙舞《快樂的侗家人》等。讓臺灣嘉賓中的藝術家們過足了癮。

  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吳榮順在聽了演唱後表示,這些侗族歌手演唱的水準非常好,藝術感染力很強,他們把發音的位置集中于鼻腔的前部,很有特點,體現了極高的獨特藝術性。

  侗族姑娘在表演侗族歌曲(台灣網 蕪同 攝)

  洪州琵琶歌《丟久不見單相思》(台灣網 蕪同 攝)

  臺灣嘉賓與侗族鄉親一起跳起舞來(台灣網 蕪同 攝)

  吃長桌宴 度過難忘生日

  侗族的熱情好客是舉世聞名的,“長桌宴”是侗族最為隆重的待客禮俗。尊貴的客人來到侗寨,有的因逗留時間短,無法到各家各戶就餐,各家便會擺上長條桌,拼菜成席,共同款待客人。

  從肇興侗寨離開來到黎平縣城,熱情的縣政府又為臺灣嘉賓們補上了一場豐盛的長桌宴。只見兩排各容納60多人的長桌上,擺滿了侗族特色菜肴和米酒。在侗族姑娘的歌聲中,賓主盡情暢飲侗家米酒,暢述兩岸同胞情。

  在主人高呼“盡情地飲呀”,臺灣嘉賓們隨聲附和“飲呀,飲呀”的呼聲中,長桌宴漸入高潮。

  忽然,大廳的燈光熄滅了,大家正在驚奇時,只見朦朧中30位身穿潔白侗族服裝的姑娘,每人手中捧著一支蠟燭,唱著侗語的生日快樂歌走了進來。原來,細心的主人是為14位7月生日的兩岸嘉賓集體過生日。與姑娘們一起,被推進來的還有16層的巨大生日蛋糕。

  在過生日的嘉賓們一一走上舞臺,並雙手合十默默許願時,全場一下子靜了下來。記者沒有問臺上嘉賓們許的什麼願,但想來他們一定會祝家人平安,祝善良的侗族兄弟姐妹幸福,祝福並感恩“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當主持人宣佈,請過生日的嘉賓吹滅白衣侗族少女手捧的蠟燭時,記者分明看到有嘉賓的眼中有閃閃的淚光。……

  當走出長桌宴的大廳時,記者遇到一位平常酒量很好的臺灣嘉賓。“今晚的侗家米酒有些醉人”這位嘉賓説道。

  臺灣嘉賓出席長桌宴(台灣網 蕪同 攝)

  30名侗族姑娘唱著生日快樂歌走進大廳(台灣網 蕪同 攝)

  過生日的嘉賓們默默許願(台灣網 蕪同 攝)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