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八屆海峽論壇綜述:兩岸和平穩定 接續努力看青年

2016年06月23日 08:52: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海峽論壇大會結束後,與會嘉賓在會場拍照留念。

  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6月17日,第八屆海峽論壇正式落下帷幕。作為今年臺灣政局變化後第一次兩岸大型交流活動,第八屆海峽論壇吸引了眾多目光,共有128家海內外媒體、近700位記者報名參加採訪。在兩岸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如何延續?海峽論壇給出了答案——持續深化民眾交流,尤其是兩岸青年交流。

  兩岸關係形勢越複雜,越需要加強民眾交流

  6月12日上午,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座無虛席,1700位兩岸嘉賓聚集一堂。第八屆海峽論壇大會在此開幕。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致辭時指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海和平穩定,需要持續擴大深化兩岸民眾交流。”“兩岸關係形勢越複雜,越需要兩岸民眾加強交流,尤其要多舉辦一些體驗式交流,讓兩岸民眾樂於參與、有所收穫。”而只要堅持不懈,兩岸民眾交流定會成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錨頭”,成為兩岸同胞共同駛向美好未來的“風帆”。

  俞正聲尤其肯定兩岸青年交流。他指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海和平穩定,需要兩岸年輕人接續努力。希望兩岸年輕朋友多往來多交流,成為相互理解、共同打拼、攜手前行的好朋友好夥伴,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建設者、維護者。”

  每年一屆、已連續舉辦8屆的海峽論壇,正是定位在兩岸民眾交流。本屆海峽論壇一如既往,延續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特徵。77個來自兩岸的團體以廈門為主會場,福州、泉州、漳州等為分會場,舉辦了包括論壇大會、青年、基層、經貿四大板塊的19項活動。持續一週的時間裏,包括社區服務人員、一線技術工人、媽祖信眾、企業家、青年學生、專家學者等數千位兩岸民眾,暢敘鄉情,切磋技藝,碰撞火花,歡度交流嘉年華。

  與往屆相比,本屆海峽論壇尤其關注青年交流。除了專注青年話題的海峽青年論壇外,很多活動也將目光投向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海峽婦女論壇今年定位為兩岸女大學生交流,舉辦女大學生眾創起點營、女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兩岸社區服務懇談會專門就“青年網際網路+社區平臺建設”進行了討論;兩岸公益論壇下設“青年公益與社會發展分論壇”;就連臺灣特色廟會,也額外增添兩岸青創基地創新創意新品集市。

  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6月12日出席了海峽職工論壇。他受訪時也表示,因生活環境不一樣,兩岸年輕人對於一些問題産生不同看法是完全自然的。重要的是怎麼解決認識上的差異和感情上的疏遠,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圍繞創新,搭建適合兩岸青年的交流平臺

  交流無疑是縮小差異、密切感情的最好方式。海峽論壇在尋找適合青年交流的方式上頗費心機。很多活動圍繞年輕人特色設計,主題新鮮、形式多樣。海峽青年論壇首次引入“體育”主題。圍繞體育産業生態圈,兩岸體育界“大腕”就體育資本、網際網路體育、體育旅遊等領域分享觀點。“兩岸青年公益説”則採用面對面的咖啡館形式舉辦,輕鬆開放、充滿朝氣。“益啟跑海峽兩岸青年共築中國夢”則用路跑的方式倡導公益。

  臺灣超級馬拉松協會理事長郭豐州認為,體育是兩岸年輕人最好的交流方式。前些年,郭豐州曾多次到廈門參加馬拉松賽,他説,“兩岸青年在奔跑中交流,越跑感情越好,會自然地交往起來。”悅跑圈CEO梁峰也深有同感,今年8月,他準備組織100多位大陸青年到臺灣參加馬拉松。梁峰提出,馬拉松賽不僅是一種競技體育,更要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快樂方式。

  青年、新媒體、文創,三個時尚而洋溢朝氣的要素結合在一起,將産生什麼樣的化學作用?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的答案是:“炫”。大螢幕上播放著兩岸青少年聯手攝製的優秀微電影,奇詭的劇情、嫺熟的鏡頭運用,作為微電影的評委,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副院長敖柏説,參賽作品可用新、奇兩字形容,帶給評委們不一樣的感受。

  臺灣大學生簡志維的3D動畫作品《找電猿》與其他十余部兩岸微電影作品,獲得海峽兩岸菁華獎微電影盛典種子扶持資金。簡志維説,這次與大陸青年合作只有4天時間,卻獲得了難忘的交流體驗。“在創作上,我的想法比較含蓄,而大陸的夥伴非常直接。這種可以相互借鑒的交流合作,讓我覺得非常讚!”大陸青年代表朱騰翔則呼籲兩岸青年,“用開放共用的態度增進彼此友誼,共同促進兩岸新媒體的發展”。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黨組書記、副會長蘇輝介紹,全國臺聯十幾年來一直堅持舉辦各種形式的青年交流活動,希望兩岸的年輕人對彼此有更多的了解。此次以“中國夢海峽情”“新媒體新青年新發展”為主題,舉辦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期待能為兩岸青少年的交流交往和相互了解,增添更多更適合兩岸青少年特點的平臺。

  臺灣大學學生侯漢廷此次作為特約嘉賓與會。他受到大陸“網紅”的啟發,以一人分飾多角的方式製作個人視頻。沒想到,他製作的《發夾彎》《警察辛苦了》等視頻通過網路迅速傳播,“火”遍兩岸,最好成績點閱率達到500萬人次。每次視頻結束,侯漢廷都以“中華兒女”做標簽。這位28歲的臺灣青年認為,臺灣青年對大陸有很多誤解,而交流可以化解誤解。希望兩岸的交流可以對症下藥,多向臺灣“80後”“90後”介紹大陸在民主方面的進步,以及大陸對臺灣的善意。

  在陸創業,“過來人”為青年指點迷津

  創業是本屆海峽論壇另一高頻詞。12日上午的論壇大會上,就安排了6位來自兩岸的嘉賓與年輕人分享創業經驗,突顯論壇對青年創業的重視。分論壇中,不僅舉辦了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烘焙藝術、文化創意等主題活動也邀請了不少“過來人”為青年創業提出中肯建議。

  兩岸烘焙藝術高峰論壇上,大陸青年創業者周普是愛哆哆喜餅總經理。他説,在喜餅製作方面,大陸有斷層,需要學習臺灣豐富的經驗。周普的成功之道是運用“網際網路+”迅速傳播大陸市場,開創了喜餅新品牌。臺灣郭元益食品總經理特助李建宏,分享了為什麼別人鳳梨酥每塊賣5元人民幣、他們可以賣到9元。他認為,“創新沒有一定規則”。李建宏提醒創業者,創業有很多未知,創業者必須做很多準備,尤其是失敗的準備。因10人創業只有1人能夠成功,還是運氣好、有資金,且腳踏實地去做的人。

  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林子凱,在大陸創業已經10年。他説,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面臨市場需求、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因此登“陸”創業要“接地氣”,適時修正自己的商業模式。中青創業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孔岳同樣提醒到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因兩岸市場有差異,好創意也要考慮大陸市場的需求。

  張志軍説,大陸方面下一步將為兩岸年輕人多搭建溝通的橋梁,繼續努力為兩岸年輕人創業、就業創造更多機會。讓兩岸青年成為一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3日 20 版)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