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教師“入閩”是雙贏(海西時評)

2016年01月15日 09:01: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閩臺教育交流合作越來越熱絡。近日,福建省宣佈在2015年已經引進132名臺灣優秀師資的基礎上,2016年繼續引進約200余名臺灣全職教師。這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不僅能讓臺灣教師獲得更大的舞臺,也將給大陸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早在“十二五”期間,引進臺灣師資就是閩臺教育交流的一個重點。2015年,福建全省69所高校與臺灣百餘所高校簽署了500多份合作交流協議,名氣最響的廈門大學走在前沿,已經引進了30多名臺灣全職教師。

  引進臺灣全職教師對福建的高校教育水準發展來説,有很大好處。首先,在工業機器人、整合電路、光電、工業設計等幾大類專業上,臺灣走在大陸前頭,師資力量也有明顯優勢,引進臺灣老師就是一條捷徑,能幫助福建更快地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其次,因為受開放式教學環境的熏陶,臺灣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更現代,有利於激發出大陸學生的獨立學習研究能力。再次,臺灣老師中很多都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在現代職業教育方面正好可以大展拳腳。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臺灣教師的加盟,也激活了閩臺教育交流合作,讓更多“牽手”成為可能。

  在合作辦學方面,臺灣有鮮明行業特徵的高校、相關商會、行業、企業等與福建高校聯辦2至3所應用技術類大學成為可能。去年4月,廈門理工學院與臺灣中華大學、臺企冠捷科技集團摸索出的“校校企”(即福建高校、臺灣高校、臺資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一個有益探索。閩臺高校還試點舉辦了2個二級學院,未來,福建還將融合兩岸之力,在平潭籌辦高水準大學。

  在師資教育方面,福建正籌備聯合臺灣高水準院校,分別在兩岸設立4個“閩臺高校師資培訓中心”,每年選派1000名骨幹教師參加培訓,提高整個福建高校師資隊伍的水準。

  福建省高校“引進來”的熱情高,臺灣教師“走出去”的熱情也高。因少子化加上過去普設大學,導致臺灣的大學目前普遍面臨生源不足的困境,大學教師的待遇也因此受到影響。此時福建高校再向臺灣教師拋出橄欖枝,於是,這群臺灣無處“消化”的高級人才,就在校園中掀起一股西進任教的風潮。

  同時,閩臺教育政策不斷完善也保證了臺灣老師在福建教學、生活的權益。成為大陸“985”高校體制內首個臺籍編制內的教師——廈門大學的陳經超就曾説過:“我的緣分在這邊。來到大陸之後,我的生活越來越好,路越走越寬廣了。”

  2016年,福建還有望制定相關政策,從職稱評定、崗位職數、證書認定等方面為臺灣同胞在福建從事教育合作活動創造更多便利。屆時,臺灣教師來福建發展,就更加容易“説走就走”、“落地生根”了。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