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三通”15週年 “廈金生活圈”漸成型

2016年01月04日 07:2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1月2日電 (記者 陳悅)下午5點半抵達廈門五通碼頭的“和平之星”是2日倒數第二班金門到廈門的廈金“小三通”客輪。根據此前的預報,這艘最大的“小三通”客輪,當日載運超過400名民眾,近乎滿座。

  15年前的今天,在睽違52年後,180余名金門同胞分乘兩艘船隻直航廈門,廈金“小三通”由此拉開序幕。15年後,作為廈金之間每天36個班次之一,“和平之星”這一個班次運載的旅客,就為當年的2倍還多。

  廈金直航第一年,採用的是專案申請,第一年客流量不過2萬餘人次。但它迅速成為連接廈金兩地民眾的親情紐帶。

  張愛華是生活在廈門的金胞,通過“小三通”圓了自己的返鄉夢後,她又奔走兩地,為離散同胞牽線搭橋。

  在金門的翁家阿婆托張愛華尋找流散大陸的養子傅宗漢。經過張愛華的協助聯絡,終於聯繫上了和阿婆已離散57年的傅宗漢。2005年,翁家阿婆乘“小三通”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兩位老人在和平碼頭相擁而泣,讓張愛華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這樣的親情故事,在廈金“小三通”過程中並不少見。

  隨著“小三通”的發展,金門以及臺灣民眾赴廈門更加便利,也讓廈門及閩南地區經商、工作和生活的臺胞,多了一條便捷的返鄉之路。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密,“小三通”又成為大陸民眾赴金門或由金門轉赴臺灣旅遊的便捷通道,尤其每逢節假日,“小三通”都會迎來大陸民眾“金門遊”熱潮。

  從早上到傍晚半小時一班,如今的“廈金直航”像“公交車一樣方便”。在2016年的第一天,據五通客運碼頭統計,乘坐廈金“小三通”往返的旅客接近6000人次,等於15年前一年客流量的四分之一還多。

  在廈金“小三通”客運量突破1000萬之際,兩地人士在廈門聚首座談。時任廈門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檀莊龍就曾對時任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笑言,自己是在廈門的家中吃完午飯趕往會場,吳友欽則是在金門的家中吃完午飯前往會場,“小三通”讓兩人就像“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從金門到廈門買房、問診、會友、購物;廈門民眾到金門騎行、買菜刀、住民宿、暢飲金門高粱,“廈金生活圈”已逐漸成型。鄭月霞是金門的小學老師。金門沒有高水準劇場,在過去,要看一場心儀的文藝演出,鄭月霞得坐飛機去臺北。如今,她只要乘坐半小時的船,就能來廈門閩南大戲院看演出。在2015年下半年,鄭老師就三度到廈門“看戲”,和她一起來的夥伴也越來越多。

  除了“通人”,“小三通”也“通貨”。臺灣水果和農産品是其中重要代表。2008年,“小三通”首次實現散裝輪運載冷藏集裝箱進口臺灣水果抵廈,同年稍晚大陸船舶運載自金廈航線直航的臺灣水果也在廈門登陸,隨後首批臺中直航臺灣水果登陸廈門,海上運輸時間由7天縮至22小時,廈門的臺灣水果進口量實現跨步式飛躍。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小三通”在發展,廈金兩地交流愈加通暢。去年7月,金門自大陸引水項目在金門金湖飯店成功簽約。“通水”的構想歷經20年終於完成。未來廈門向金門供氣、供電也在接觸中。廈金之“通”,兩岸之“通”在給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金門民眾楊再平對中新社記者説,兩岸水通,讓兩岸同胞感情加深,“水通了、(未來)電通了,心也通了”。(完)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