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因應變局 兩岸共探自貿金融發展新機

2015年11月26日 07:2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 楊伏山)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運作半年多,發展快速,金融領域開放也隨之擴大。兩岸金融界、企業界精英25日匯聚廈門,參加首屆“2015海峽兩岸(廈門)自貿金融論壇”,暢談自貿區金融發展新趨勢,共同探討自貿區背景下金融行業發展新機會。

  由此間《海西晨報》和臺灣《旺報》聯袂主辦的這一大型經貿論壇,吸引了包括臺灣金融總會理事長李述德、臺灣合作金庫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廖燦昌、臺灣並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第一商業銀行廈門分行行長林榮茂在內臺灣金融界精英和廈門各大主流金融機構負責人、新興金融機構老總、廈門大學教授、企業高管和自貿片區企業代表等300多人蒞會。

  廈門市副市長、福建自貿區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主任倪超在當天論壇開幕式上致辭稱,該市自貿片區設立以來,深挖改革潛力,破解發展難題,先行先試,努力打造資本自由化、貿易便捷化、金融國際化等一流國際營商環境,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經過半年多的發展,廈門自貿片區推出逾百條創新舉措與開放措施,其中有18項措施是全國首創。“一照一碼”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更受到蒞廈視察的李克強總理“點讚”,獲准在全國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則成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廈門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紅利現已初步顯現,截至10月31日,廈門片區新增企業4699家,註冊資本761億元。

  李述德稱,金融創新,就是要幫助企業做生意,幫助老百姓謀福利。廈門自貿區金融創新,以新的制度提升企業競爭力,以新的方法來服務百姓,值得敬佩。而更重要的是,金融業界本身,對大環境的變革能不能體察,對大環境趨勢能不能加以把握?如何以新的制度提升金融服務的競爭力,兩岸金融界都應加以深思,規劃並因應當前的變局。

  他認為,金融是提供實體經濟的一個動能,幫助實體經濟發展,所謂以資源的金融來支援産業,以産業來活絡金融,實現兩者良性迴圈。當今大陸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大政策,廈門自貿區發展策略所帶動的商機可謂無限,兩岸金融實業機構應及時掌握其脈動,相互扶持,創造更多商機,服務更多的企業。

  出身基層的臺灣銀行家廖燦昌表示,廈門片區被納入福建自貿區範疇,以“海峽牌”為特色,兩岸金融可“聚焦”的産業眾多,,包括商業貿易、交通物流、農産品等。在為區內企業融資或聯貸、促進跨境電子商務、承保國際保險與再保險等領域,兩岸金融業聯手將大有可為。

  他建議,加強兩岸金融在自貿區建設上的交流合作,放寬管制,簡化審批流程,不失為好計策,“將大大加快臺灣金融業西進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速度。”(完)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