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名校負責人桃園研討 聚焦青年創新創業、雙聯學制

2015年11月25日 08: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桃園11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賈靖峰)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24日在銘傳大學桃園校區表示,兩岸經濟發展都面臨挑戰,需要通過創新喚起經濟的新活力。兩岸高校可進一步合作,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平臺。

  “第十屆海峽兩岸名校兩岸事務負責人研討會”當天舉行,鄔大光進行主題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研討會有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等兩岸近60所知名大學的逾百名負責人出席。與會者圍繞“如何利用兩岸互補優勢,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在兩岸現有法令下如何建立兩岸雙聯學制,共同培養人才”等議題展開研討。

  鄔大光認為,兩岸高校交流經過多年發展,應從學生到對岸訪學階段提升到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的高度上來。他對此提出四點建議:建立良性運作的兩岸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機制;營造兩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大環境;設立“兩岸創新創業支援中心”;持續探索兩岸青年學生交流交往路徑,切實提升創新創業實效。

  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宜雄認為,大陸擁有較多的創業機會,臺灣則在創新教育上具備優勢。他建議成立兩岸合作團隊,通過舉辦研討會、競賽等活動,讓兩岸青年更了解彼此的想法,利用不同資源達到最大互補效益。

  當天的會中,多位學者還建議兩岸高校發展、完善“雙聯學制”。“雙聯學制”是指學生在簽有合作協定的兩所學校分別修滿一定課程、符合雙方學校的畢業資格後,同時取得兩校的學位。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兩岸高校就“雙聯學制”進行合作,學生通常要到對岸學校學習一至兩年。這不同於交換生的短期訪學,可讓學生靜下心來,花更多時間去理解對岸的文化,這會“增加他們將來到各地創業的本錢”。

  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認為,“雙聯學制”有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兩岸高校應加強跨學科的合作,針對兩岸交流新需求,更加積極探索,聯合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的人才。

  首屆兩岸名校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研討會于2006年在南京大學舉辦。十年來,該會已先後在長春、成都、臺北、西安、桃園、重慶、臺中和金門(合辦一屆)、蘭州等地舉辦。(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